发表时间: 2025-01-05 18:09
闲时复盘生活的种种,忽然发现,躺赢,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件发展的不确定性,导致有些事“做,不如不做”。因为做就要付出,有得到的可能,也会有失去的可能。
现实中,有些事根本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其间,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也存在着天时地利的运气。至于结果,也许还不如一波三折的过程更具吸引力,如此,“做和不做”又有什么区别。
无知者无畏也好,谨言慎行也罢,这些都属于生存的法则,至于如何选择,根本在于自身的价值取向。
当然,在学习新知识这一点上,我以为做远比不做好。比如一首新曲目的演奏,从开始的分句视唱练习,到整首的弹拨,再到情绪节奏的把控,完整流畅的演奏,这其间的付出和收获,仅仅三两句话是无法诠释的。
总之,学习效果会因人而异,可通过学习,我们的内心变得丰盈了,我们的视野变得开阔了,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这些都是不可否认的。
然而,关于购物这件事,“做或者不做”导致的结果,却是一言难尽的。就拿买衣服来说,一时兴起的选购,会带来短暂的愉悦和满足感。然而,冷静下来,细细品味,发现所购的衣服是可有可无的,甚至不是自己特别钟意的,这种感觉何止是失落?这样的“做”和多此一举有什么区别?这样的做,不如不做。
“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一些不必要的烦扰,如果偏偏要去争个高低上下,弄个水落石出,结果很可能是越陷越深,于是生气、郁闷、不欢而散,如此,做的越多,失去的越多,心也会越发的负累,这就是无用功,就是不合算,就是做的没意思。
换个角度说:不做所有的原封不动,没有付出也不会有收获,省心省力的同时有没有遗憾?会不会在心里抱怨自己的胆怯或者踌躇?毕竟刚刚好的时间,刚刚的作为,成就刚刚好的意愿,是何等的幸福,又是何等的幸运!
好奇之心,博弈之性,促使人们在“做还是不做”的矛盾中一日复一日地生活着,一年又一年地继续着,是自寻烦恼吗?是患得患失吗?不好一概而论。得到了觉得不过如此,失去了心有不甘,这却属真实的人性。
只是,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这可遇不可求的刚刚好,谁能有幸邂逅?
偶尔间会有这样的想法:生活本就不容易,有些事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任性地瞎折腾,不如循规蹈矩地过日子,安安静静的做自己。适时地躺平,是对自己最好的呵护。
图文皆为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已出版个人散文集《水净香自远》。喜欢在茶色里打坐,在音乐中沉溺,在文字间神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