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9 15:41
Rafael Zamora Padrón
Scientific Director
Loro Parque Fundación
※ 所有图文内容并非作为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感谢鹦鹉公园基金会授权翻译
For non-commercial use only.
All rights reserved by the original author.
Translation permitted by Loro Parque Fundación.
在鸟类饲养领域,鹦鹉的繁殖结果始终存在较大的变数,因为大多数物种在生命早期并不会立即开始繁殖。繁殖对需要彼此兼容、相互熟悉、达到成熟阶段,并且具备良好的孵化能力和哺育雏鸟的技巧。个体之间的组合差异很大,同时也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条件和饲养员的照料。
在鹦鹉公园基金会,由于物种繁多,并且有大量鸟类致力于繁殖,管理工作极为精细,特别关注饲养的一致性、环境变化以及不同繁殖阶段所需的饮食调整。
过去的繁殖季尤为丰收,在年底前已有超过1,100只雏鸟孵化,涵盖多个不同物种。
首次繁殖的三个物种
黄额鹦鹉雏鸟
黄额鹦鹉成鸟
黄额鹦鹉是埃塞俄比亚特有物种,基金会在该物种的分布区KAFA保护区与NABU组织合作,投入了大量的保护工作。基金会在当地进行有利于该物种生存的本土植物复育,同时保护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野生咖啡森林。如今,该物种在基金会内成功繁殖,并在群体中表现出独特的行为和声音,令我们感到惊喜。
在Poicephalus属中,该物种具有独特特征,与较为熟知的种类有所不同。其行为模式独特,科学界对黄头鹦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甚少。在野外,该物种的目击记录正变得越来越稀少,这使得我们担忧其实际濒危程度可能比原本认为的更严重。
该项目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恢复该地区的森林,以消除森林破碎化,保护森林完整性,同时提供黄头鹦鹉赖以生存的植物种类,以满足其食物及庇护需求。
在认证动物园内成功繁殖这一物种,对于研究圈养环境下的繁殖管理至关重要。这将为这种鲜有人类饲养记录的特有物种建立管理规范,同时为野外种群提供安全保障。
普氏锥尾鹦鹉雏鸟
普氏锥尾鹦鹉成鸟
普氏锥尾鹦鹉(白耳锥尾鹦鹉普氏亚种)首次在鹦鹉公园基金会成功繁殖。这是一种濒危物种,仅分布于巴西独特的卡廷加(Caatinga)森林,在人类饲养条件下研究较少。
几只雏鸟的成功孵化成为世界最大活体鹦鹉基因库繁殖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这一物种在圈养环境中极为罕见,目前可在鹦鹉公园的展区内见到活体个体。
岩鹦鹉雏鸟
岩鹦鹉成鸟
更具意义的是,两只岩鹦鹉(橙腹鹦鹉属)的诞生。这种鹦鹉在人类饲养环境下研究甚少,原产于澳大利亚沿海的沙丘和岩石岛屿生态环境。
这是欧洲范围内首次在认证动物园成功繁殖这一物种,其重要性不可忽视。岩鹦鹉在澳大利亚以外的鸟类饲养界极为罕见,此次繁殖无疑为该物种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了重要基础。
随着这三个物种的成功繁殖,鹦鹉公园及鹦鹉公园基金会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鹦鹉异地保护(ex-situ conservation)领导者的地位,同时也为更先进的鹦鹉饲养管理提供了更多支持。
Rafael Zamora Padrón
Scientific Director
Loro Parque Fundació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