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抉择时刻:我在寒门中的三十年成长启示录

发表时间: 2024-12-19 22:09

抉择时刻:我在寒门中的三十年成长启示录

1990年,我出生在陕西商洛的一个农村家庭,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

村里大部分人的家庭情况都和我差不多,因为在山里,都不算富裕,仅仅能够维持温饱。

在这个村里,甚至很多老人都不曾去过县城。而我也是在读高中时,才有幸第一次去县城。

在这个偏僻的小山村,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除了一台黑白电视机,就是外出工作发父母或者是邻里了。

而我则是无忧无虑的长大,直到上学的年纪,长辈安排我去村里的小学读书。当时的我没有什么想法,也没有想过要做什么?

当时我们那没有幼儿园之说,直接就读一年级开始。说来也怪,学校离家有10里左右的路程,当时也才五六岁,就得背着书包每天五点多出发去上学,下午三点下学回家,也不觉得累。

特别是冬天,外面格外的冷。当时没有手电,我们结伴摸着黑走,有时候会‪用玉米‍秸秆扎一个火把,但是火燃烧的时间很短,大部分时间还是摸黑。

当时回去会经过一片林子,如果是现在,我一个人都不敢独自在哪走夜路,小时候却从那里穿行了成百上千次。

当时的冬天,真的很冷。我们的教室是那种老式的土坯房,好多大窗户。冬天外面下着雪,里边除了极个别孩子拿着一个用铁丝做成的的简易火盆,没有任何取暖设备。可以说,冬天是用意志和身体扛过来的。

到了初中,转到了镇子上上学。路就更远了,来回得有十几里路。当时我记得最快也得两个小时‍才能回家,初中加了晚自习,只能住校。

学校宿舍真的很小,一个不足10平米的小房间住了10个人。而每个人就是一张小小的单人床,一个小柜子。宿舍里除了电灯之外,没有任何电器设备。

安安稳稳的三年,好在自己的学习成绩还可以,考上了县里的3所高中之一。

公立学校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比较友好,仅仅是学杂费就好了。而私立的那所,则需要增加6000多元的建校费,加上3000多的学费;入学就要交9000多。

但是父母听说私立学校的教育资源更好,教学质量高,便决定让我去读私立。

我很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和父亲并没有直接进去缴费,而是等城里的亲戚来了之后。他们两个大避开了谈了些什么后,我的父亲才进去缴费。

父亲出来后对我说,这辈子没见过那么多钱。

上高中时,我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课业压力也是巨大的。高一高二当时一个月只有两天假,直到后来教育改革,᠎才增加到四天。

然后就是我高中做过最蠢的决定:拒绝招飞。

当时部队来选飞行员,全班50多个人,只有我符合条件。但当时我觉得这属于不务正业,便直接拒绝了。

现在想想,当时是有多蠢。

后来分班选文理科,我喜欢文科成绩优于理科,全年级排名前五。起初想走文,但是后来听⁤说理科更好找工作,便弃文从理。

而这个选择也给我的高考和大学成绩埋下了伏笔。

2009年,高考前,父母建议我考军校,但是当时我真的很排斥。便说,要考便考最好的国科大,要不就不考。

结果高考数学发挥失常,比平时模拟低了30多分,据国科大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低了20多分。所以报志愿没敢选择国科大,而是听从父亲的建议,去了西电(同村的一个老乡是西电教授)。

因为我自己对于学校和专业一无所知,所以专业也是老乡给推荐的。

可能和很多农村大学生一样,初次来到大城市见世面,也是第一次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在这种轻松的环境下,我开始了放飞自我。结果,第一学期就挂了高数和概率论,补考过后才有所收敛。

但还是对数电、模电、通讯、编程这些理工课程提不起兴趣。反而是那些跟文科沾点边的课程,几乎都能拿到高分。

直到毕业我才发现,如果不是大一挂了两科,我甚至可以拿到保研的资格。

其实父母都劝我考研,但是我清楚的知道家里的家庭状况。不忍他们再受累,我做了人生中第一个违背他们的决定,决定毕业就去工作。

起初我只知道海尔海信两家校招企业。但是后来我参加了一个威海上市公司的宣讲会,说是转正后的月薪,能买威海一平房子。

而且公司很多高管都是西电毕业,公司对机电毕业生格外重视,当时涉世不深,也放弃了海尔、海信,去了威海这家公司,后来才发现人力画了好大一张饼。

所谓的一平房子,是指郊区的郊区,‪公交都还没通。

除了公司几个创业元老,基本上没人能待过两年。

唯一的一句实话,确实很重视西电毕业生,因为比西电更好的学校,学生根本不会来。

但我还是在这个公司做了三年,由于努力工作,各种荣誉拿了不少,月薪也从3000多涨到了8000多。但是我逐渐发现,这份工作太过于枯燥,每天都是重复的工作模式,学不到什么东西,便有了跳槽的想法。

恰逢总经办⁩内部招聘,为了让履历更好看一些,也申请了调岗。

新领导起初答应平调,职级和工资都不变,但后来听说是研发副总跟总经理拍了桌子,说如果研发到行政是平调的话,那以后研发还怎么留人,这个口子不能开。

于是我的职级降了一级,工资低了将近一半。

当时我也够老实,没怎么争取,被新领导一顿画饼,居然接受了降职、降薪。

总经办待了不到一年,便被掉到一个新的部门,负责市场调研和产品规划。

后来公司一共有三个行业经理,我成了其中之一。

咋一听好像名头响亮,也不过就是唬人用的。工作压力比之前高了不止一个档次,经常加班到很晚,忙了晕头转向,但是工资,比我最开始在研发部高不了多少。

但是看到我那已经秃顶的40岁主管,虽然为公司鞠躬尽瘁,履历战功,但是薪资上也比我高不了多少,而且比我更忙,心里平衡多了。

所以我当时严重怀疑,“行业经理”的名头也是一张“饼”。

而且这家公司,我即便是再干十年,不过就是成为那个秃头主管一样的职位。这是我需要的吗?

后来经历的三件事,让我更坚定了离职的想法:

一、我在学校的成绩并不算差,但是工作两三年后,室友的工⁤资竟然是我的两三倍。

二、结婚买房后,背上了房贷,而且有更多家庭开销,更加让我明白钱的重要性。

三、我对公司兢兢业业,出了问题竟然想着让我背锅。

经过这些事,坚定了我要离职的决心。于是在2019年下半年,在获得别的公司的offer,我果断选择离职。

当时的公司领导很不理解,一个结了婚的人,兢兢业业的工作,怎么会突然选择离职。

为了留住我,继续画了一张更大的饼,不过这次,我亲手戳破了。

到了新工作,还是干我之前的工作。但是薪资涨了一倍,工作强度却只有之前的一半。

终于有时间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回想前面的30年,我发现,自己是按部就班的走流程,而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

从小到大,因为自己的不了解,所以都是在听父母的安排。而这些都是父母未经历过的,他们无法提供有效指导。我像是一只无头苍蝇,想要凭借运去去闯出自己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