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8 18:1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鸡肉,很多人天天吃,特别是午饭时间,餐馆、食堂、外卖,几乎顿顿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有人觉得它低脂高蛋白,吃了不长肉,还能补充营养;有人说它容易消化,老少皆宜,哪顿饭吃都行。
但真要细究的话,午餐吃鸡肉,未必是个好主意,甚至可能给身体添点麻烦。
鸡肉虽说是个好东西,但从消化角度来看,它并不算特别“省事”。
人体的消化系统,有个“昼强夜弱”的特点,上午消化能力最强,晚上最弱,中午介于两者之间。
一般来说,午餐吃点易消化的食物,下午精力才会更充沛。
如果这时候吃了不太容易消化的东西,胃肠道负担加重,饭后就容易犯困、没精神,甚至影响晚餐的食欲。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确实高,每100克大约有20克左右的蛋白,比猪肉、牛肉都要多一点。
但这个蛋白质,消化起来并不算快,尤其是鸡胸肉,纤维紧密,嚼着柴,消化酶得多费点劲才能把它“拆解”成氨基酸。
而且,鸡肉的肌肉纤维比较长,口感紧实,不像鱼肉那么嫩滑,肠胃需要更多的胃酸和消化液来处理,吃得太多,反而会加重胃的负担。
研究发现,午餐吃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会让餐后嗜睡的风险增加30%以上,这是因为大量的蛋白质需要消化,导致血液更多地流向胃部,大脑供血减少,人就容易犯困。
而且,鸡肉里还有一定量的嘌呤,代谢后会产生尿酸,吃多了可能影响关节健康,特别是尿酸偏高的人,午饭最好少碰点。
说到鸡肉,不得不提一个让人纠结的问题——激素。这几年,关于鸡肉里是否有激素的讨论,一直没停过。
严格来说,正规养殖的鸡是不允许人为添加激素的,但问题在于,现在的鸡生长周期太短了,普通肉鸡40天就能长到两三公斤,比起几十年前的“土鸡”,这个速度快得惊人。
生长速度加快,一方面是育种改良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可能和饲料、养殖环境有关。
虽然不是所有鸡肉都有激素残留,但有研究发现,部分速成鸡的肉质中,激素水平确实偏高,尤其是鸡皮、鸡内脏,更容易富集一些代谢产物。
如果午餐经常吃这些部分,长期下来,可能会影响内分泌系统,甚至对激素水平较敏感的人群(比如青少年、孕妇、更年期女性)带来潜在风险。
当然,普通成年人偶尔吃一顿问题不大,但如果午餐天天鸡肉,还是建议多换换食物,避免摄入过量的激素残留物。
很多人吃鸡肉,喜欢炸鸡、烤鸡、红烧鸡,特别是外卖里,鸡肉菜肴大多是经过高温烹饪的。这种做法虽然香,但对健康来说,未必友好。
鸡肉在高温(超过200℃)环境下加热时,会产生“杂环胺”和“多环芳烃”等化合物,这些物质已经被证实和癌症风险有关,长期摄入可能增加身体的氧化压力,损害细胞健康。
研究表明,经常吃高温烹饪的鸡肉(如炸鸡、烤鸡)的群体,心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群高出25%左右,这和食物氧化、反式脂肪的摄入增加有关。
如果真想吃鸡肉,炖、蒸、煮的方式更健康一点,少吃炸的、烤的,尤其是外皮焦黑的部分,最好直接丢掉。
除了鸡肉,腌制肉类也是午餐里不太建议吃的。腊肉、香肠、培根、午餐肉,这些东西确实好吃,但问题也不少。
腌制肉的第一个问题,是高盐。很多腌肉的含盐量,每100克就有5克以上,比普通红烧肉、白切肉高好几倍。
盐吃多了,血压升高的风险大增,而且还可能导致餐后血管收缩,影响下午的血液循环,让人更容易疲劳。
第二个问题,是亚硝酸盐。腌制肉在制作过程中,会加入亚硝酸盐来保鲜和提色,这种物质在胃里可能和蛋白质分解产物结合,形成“亚硝胺”,而亚硝胺被认为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
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加工肉类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吃这类食物,可能会增加胃癌、结直肠癌的风险。
研究发现,每周吃超过150克加工肉类的人,心血管疾病风险比不吃这类食物的人高出20%,而且长期高盐饮食,还可能增加肾脏负担,影响骨骼健康。
午餐时间,最好少吃这些东西,特别是外卖里的“红肠饭”、“培根焗饭”之类的,偶尔吃一次可以,天天吃,身体可受不了。
有人吃午餐喜欢配一杯奶茶、果汁、可乐,感觉这样搭配更爽口,吃饭更香。但从健康角度来说,这种习惯可不太好。
高糖饮料的最大问题,就是含糖量太高。
一杯500毫升的奶茶,糖分往往超过50克,相当于10块方糖,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糖摄入量最好控制在25克以内,一杯下去,糖就超标了。
糖吃多了,血糖会快速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结果餐后2小时,血糖又会迅速下降,人就容易犯困,影响下午的精神状态。
长期这样,可能会让胰岛素功能下降,增加糖尿病风险。
研究表明,长期喝含糖饮料的人,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比普通人高出50%,而且还容易引发脂肪肝、血脂异常等问题。
更糟糕的是,很多果汁、奶茶标榜“0蔗糖”,但其实里面加了代糖,虽然热量低,但代谢影响还不明确,部分代糖甚至可能影响肠道菌群,导致肠胃问题。
午餐还是尽量喝温水或者淡茶,既能帮助消化,还能减少额外的糖摄入。
午餐要想吃得健康,既能提供足够能量,又不让人犯困,建议遵循几个原则:
适量蛋白:鱼肉、豆制品、蛋类都是不错的选择,既容易消化,又能提供优质蛋白。
低盐少油:清蒸、炖煮的方式更健康,少吃油炸、腌制食品。
控制主食量:吃太多精米白面容易血糖波动,适当加点粗粮,饱腹感更持久。
多吃蔬菜:绿叶菜、瓜类能补充膳食纤维,促进消化,还能减少餐后血糖波动。
饮食的选择,关系到下午的精神状态,选对了,身体舒服,工作效率也更高。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王丹.合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管理预后情况分析,老年医学与保健,2024-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