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9-11 16:53
108万辆绿牌车在成都街头自由穿梭,早晚高峰却越来越像停车场。
市民李姐每天从华阳开到天府三街,原本40分钟的路现在堵到80分钟。
她发现身边挂着绿牌的车越来越多,却从不用担心限行。
数据显示,成都新能源车保有量已突破108万辆,占全市汽车总量15.1%,这个数字在全国非限购城市里排第一。
更让人焦虑的是,成都汽车总量超过600万辆,全国第一。
有车主在麻辣社区发帖,建议把新能源车和外地车都纳入限行,帖子三天就收到上万条回复。
有人抱怨:环保不等于可以无限占路,有人担心:再不限,明年早高峰要堵到二绕。
成都相关部门给出明确答复:国家层面不允许对新能源车限行,现有政策也不会限制绿牌车尾号通行。
外地车限行建议暂不采纳,因为没有配套限购措施,单纯限行效果有限。
这背后藏着三个真相。
第一,新能源车不等于不堵。
虽然零排放,但占用的道路资源跟燃油车一样多。
北京交通大学2024年研究显示,当新能源车占比超过12%时,对城市拥堵的缓解作用开始递减。
成都已经跨过这条红线。
第二,外地车问题比想象复杂。
上海实施外地车牌限行后,2024年工作日高峰拥堵指数下降18%,但前提是上海有严格的牌照拍卖制度。
成都没有限购,单纯限行外地车,可能把需求赶到周边城市买车,再开回来。
第三,公共交通才是破局关键。
成都2024年地铁客流突破7亿人次,公交出行率提升10%。
但对比东京60%的公交分担率,成都还有巨大空间。
有数据显示,每增加1%的公交出行率,就能减少3万辆私家车使用。
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能源车也在制造新的拥堵形态。
很多绿牌车主发现,不限行的特权让他们更愿意开车上班。
一位在软件园工作的程序员说:以前周五限号还坐地铁,现在天天开车,反正不限。
成都正在测试新的解决方案。
2025年将上线预约停车系统,核心区域车位需要提前申请。
同时规划了200公里公交专用道,只允许新能源公交和出租车通行。
这些措施试图用精细化管理替代一刀切限行。
其他城市也在摸索。
深圳对新能源车实施积分管理,连续三次违反交通规则就取消不限行资格。
杭州试点核心区拥堵收费,新能源车减半但不免费。
这些做法给成都提供了参考。
再不限绿牌,明年可能堵到怀疑人生。
但简单限行又会打击新能源推广。
真正的出路在于:让公交快起来,让停车贵起来,让违规成本高起来。
当坐地铁比开车快,当违停一次罚掉半月油费,当外地车进来要付拥堵费,选择自然会改变。
城市治理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
新能源车要推广,道路资源要珍惜,市民出行要便利。
这三个目标可以同时实现,但需要比限行更聪明的办法。
毕竟,真正的环保不是让绿牌车占领每条车道,而是让更多人愿意放下方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