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7-15 09:36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生活里,茶是许多人闲暇时光的挚爱,买茶也就成了常事儿。
可买茶这件事,说难不难,说易也不易。
老茶客们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在茶香弥漫的店铺里,能迅速精准地挑出心仪好茶。
他们熟悉各类茶叶的特性,知晓不同茶的优劣,进店后目标明确,动作利落。
然而,新茶友就没这么轻松了。
他们对茶叶的了解有限,面对琳琅满目的茶叶,常常不知所措。
于是,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商家身上,满心期待商家能给出靠谱的建议。
要是遇上良心商家,那自然是幸运的。
商家会耐心询问你的口味偏好,再结合茶叶的实际情况,给出合理的推荐,让你买到满意的茶。
但要是碰上不靠谱的商家,可就糟了。
他们为了多赚利润,往往口若悬河,把一些劣质茶吹得天花乱坠。
这时候,要是你不懂得分辨,就很容易掉进他们精心设计的“坑”里。
所以,茶友们在买茶时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若听到商家说出以下这些话,可得赶紧捂紧钱包,他们很可能正挖着坑等您跳呢。
《2》
套路一:“不苦不涩非好茶”
爱茶之人,想必都听过“不苦不涩非好茶”这句“至理名言”。
当你品尝到一杯苦涩浓烈的茶汤时,卖茶的茶掌柜往往会顺势抛出这套话术,就像给你打了一针“强心剂”。
他们会一本正经地说:“良药苦口,咱这茶苦,恰恰说明它内含物质丰富,入口滋味才这么浓重。”
可事实果真如此吗?
难道只有又苦又涩的茶才配得上好茶的名号?
不可否认,苦味和涩味确实是茶汤滋味的一部分。
但过度的苦涩可就不对劲了,这往往意味着茶叶里的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超标。
拿优质白茶来说,它内含物质丰富,且各种物质的比例恰到好处。
茶氨酸充足,茶多酚适量,咖啡碱较少,喝起来清甜柔润,毫无苦涩之感。
而那些被商家吹嘘为“苦涩的好茶”,要么产区环境差,长时间日晒让茶叶积累了大量苦涩物质;
要么是制作工艺粗糙,没能去除多余的苦涩成分。
喝这样的茶,入口又涩又麻,就像嚼了黄连,有苦说不出。
要是真觉得苦茶、涩茶才是好茶,那岂不是自己找罪受?
《3》
套路二:“茶没有好坏的,适合就好”
在买茶、喝茶的圈子里,“适口为珍”这句看似有理的话,常常被茶掌柜挂在嘴边,不少新茶友听了都点头称是。
乍一听,这话好像挑不出毛病,毕竟每个人口味不同,对好茶的评判标准自然有差异。
有人钟情鲜爽,有人偏爱醇厚,有人沉醉香气,各有各的喜好。
但仔细琢磨,这话根本经不住深究。
茶叶真的没有好坏之分,只要好喝就行吗?
要是基本品质都不达标,又怎能称得上好喝呢?
就像有些茶掌柜,说做旧老白茶口感醇厚甘甜,将其冒充为优质老白茶。
可大家都知道,做旧茶在白茶圈里是公认的劣质品。
它经过渥堆、高温烘干、暴晒等粗暴手段,内含物质被大量损耗,只剩下一具形似老白茶的空壳。
然而,有些茶友没喝过真正的老白茶,不知道其真实滋味,就因做旧茶顶着“老白茶”的名号,认定它是好茶。
但这就意味着它是好茶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新茶友缺乏正确的品茶观念,很难分辨茶汤的好坏,很容易被这类话术误导。
《4》
套路三:“我们这是大师手工制作的白茶,品质有保证“
说起“大师”,我们往往会联想到在某个领域出类拔萃、备受敬仰的人物,大家听到这个词都会下意识地点头认可。
可如今,“大师”的称号变了味,自封大师在茶圈里屡见不鲜。
你瞧那些宣传里的“大师”,大多是一个模样:
穿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袖口卷到胳膊肘,手里捏着块颜色漆黑的茶饼,要么凑近鼻尖深嗅,要么眯眼端详,表情里透着几分刻意的“专注”。
旁边再配上文字:“非遗传承大师亲制,三十年手工老手艺,每一片都是匠心”。
可稍微琢磨琢磨就不对劲。
真正的老白茶,年份够了会呈温润的琥珀色或褐色,哪会是这种死气沉沉的漆黑?多半是做旧的把戏。
而那些“大师”的姿态,更像照着模板摆拍,仿佛穿上中山装、拿块老茶饼,就能摇身变成“传人”。
说白了,这些“大师”不过是商家找来的道具,用“手工”“传承”当幌子,让你觉得买的是有故事的好茶,实则还是普通茶,甚至是劣质茶。
买茶时别被“大师”的名头唬住。
茶的好坏,看的是干茶鲜活、茶汤清亮、滋味醇和,而非穿什么衣服、摆什么姿势。
与其信“大师”,不如信自己的舌头。
《5》
套路四:“我这是原产地的茶,绝对靠谱”
一提“原产地”,很多人就觉得心里踏实,仿佛沾了产区的边,茶叶就自带好品质。
可真到了那些知名茶区走一圈,就会发现这想法太天真。
同一片知名茶区,山头高低不同,土壤肥瘦有别,长出的茶叶滋味能差出老远。
就像白茶产区,山脚下的茶树和海拔六百米以上的,光照、湿度差着档次,泡出的茶汤,一个可能涩味重,一个却清甜甘润。
但商家才不管这些,只要茶叶产自这个区域,就敢统称“原产地好茶”。
更麻烦的是,新手到了产区,面对满街的“正宗本地茶”招牌,根本分不清优劣。
进了店,老板就泡上七八种茶让试喝,喝到后来舌头麻木,连基本的甜涩都辨不清。
最后往往被“原产地”三个字牵着走,高价买了普通茶,回家才发现滋味不对。
其实,原产地只是好茶的起点,还得看茶树长势、制作工艺和存放条件。
真正的好茶,不在乎是不是从产区直接买的,而在于干茶鲜活、茶汤清透、滋味醇和。
与其迷信“原产地”,不如先学会品茶。
毕竟,产地再有名,茶不好,也是枉然。
《6》
其实,好茶从不需要太多花哨的说辞。
干茶的色泽、冲泡的香气、入口的滋味,这些实实在在的感受,才是判断茶叶好坏的根本。
与其被话术牵着走,不如多喝、多品、多比较,练出自己的辨茶本事。
记住,买茶是为了喝到舒心的滋味,不是为了为那些空洞的标签买单。
守住这份清醒,就不容易掉进商家的套路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