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8 15:18
在医院里,每天都有各种各样关于胃镜检查的故事发生,今天就带大家走进这些故事,深入了解一下胃镜检查的那些事儿。我一直觉得,健康科普能帮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在面对疾病时多一份从容。所以,今天就把做胃镜前后需要知道的关键信息都分享给大家。在开始前先跟大家说明,文章部分情节是虚构的,主要是为了方便科普,要是身体有啥不舒服,可别自己瞎琢磨,一定要及时找专业医生咨询。
“医生,我真不想做胃镜,听说又痛又难受,真的有必要吗?” 一大清早,张医生刚迈进诊室,就看到一位中年女士满脸愁容地坐在那里。她双手紧紧捂着肚子,眉头紧锁,眼神里透露出不安和犹豫。张医生见状,微笑着走到她身边,轻轻递过去一杯温水,语气轻柔地问道:“最近胃不舒服多久了呀?平时有没有反酸、烧心的感觉,或者突然体重下降呢?” 女士愣了一下,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反酸都好多年了,但最近几个月特别严重,吃点硬的东西胃就难受,还老是觉得胀得慌。” 张医生一边认真听着,一边在心里思索:看来,这位患者很可能需要做胃镜检查来明确病因了。
这样的场景,对于在医院工作多年的张医生来说,早已见怪不怪。每天,都有像这位女士一样的患者,对胃镜检查充满恐惧和疑虑。胃镜,虽然在医生眼中是判断胃部健康状况的 “得力助手”,就像拥有一双 “火眼金睛”,不仅能发现胃炎、胃溃疡这些常见问题,还能在早期筛查出胃癌等恶性疾病。但对于很多患者而言,这项检查既陌生又可怕。也正因为这份恐惧,很多人在面对医生建议做胃镜时,选择忽视或者拖延,结果往往因此延误了病情。
为了消除这位女士的顾虑,张医生想了个生动的比喻:“您看啊,胃镜就像是给您的胃部拍一部‘高清电影’,只有把胃里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我们才能知道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早发现问题,就能早治疗,这样才能避免以后出现更大的麻烦呀。” 这个比喻还真起了作用,女士听后,脸上的紧张神色稍微缓和了一些。
这篇文章,就是根据张医生多年来丰富的经验,以及对胃镜检查的深刻理解总结出来的。希望能通过这些内容,让更多人科学地认识胃镜检查,在必要的时候,能主动选择这项检查,为自己的胃部健康保驾护航。
很多人一听到要做胃镜,心里就直发怵,主要是因为胃镜的操作方式听起来有些吓人:一根细长的管子要从嘴部或鼻部插入胃中。光是想象一下,就觉得 “又痛又吓人”。可为什么医生还是会反复建议患者做胃镜呢?这背后其实有着很重要的原因。
张医生曾接诊过一位 50 多岁的男性患者。这位患者长期被胃胀、反酸的问题困扰,但他却没把这些症状当回事,总觉得多喝点热水就能缓解。日子一天天过去,他的症状不但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严重。直到有一天,他突然感到剧烈腹痛,被紧急送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结果让人大吃一惊,他的胃部竟然出现了一个直径 5 厘米的癌变肿块。张医生回忆起这件事,满是遗憾地说:“要是他早几年做个胃镜检查,可能当时只是轻微的胃炎,及时治疗的话,根本不会发展到这么严重的地步。”
从科学研究的数据来看,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在全球都位居前列,而且死亡率也比较高。胃癌早期的症状往往不太明显,很容易被当成普通的胃病。比如,胃痛、胃胀、反酸这些症状,很多人都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或者随便吃点胃药应付一下。但就是这样的疏忽,可能会让病情逐渐恶化。而胃镜,恰恰是目前最准确的发现早期胃癌的检查手段。2019 年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表明,那些通过胃镜发现的早期胃癌患者,5 年生存率能达到 90% 以上;可要是到了晚期胃癌,生存率就只有 10%-20% 了。这两组数据的对比,简直太惊人了!
所以,对于胃病患者和那些胃癌高危人群,像有胃癌家族史、幽门螺杆菌感染史的人来说,定期做胃镜筛查真的太重要了。张医生常常对患者说:“做胃镜,就是为了能在问题还不严重的时候,就找到解决办法。咱们可别因为害怕检查,最后延误了病情,那就得不偿失了。”
虽然胃镜检查很重要,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轻轻松松就完成这项检查的。张医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总结了以下三点注意事项,大家在做胃镜检查前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样才能做好充分准备,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检查前必须空腹,为什么? 张医生经常会遇到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医生,空腹 12 小时是不是太久了?我能不能喝点水呀?” 其实,要求患者空腹并不是医生故意为难大家,这背后有着重要的原因。在胃镜检查过程中,那根细长的管道会刺激咽喉和胃部。如果胃里还有残留的食物或液体,受到刺激后就很容易引起呕吐反应。想象一下,如果在检查时突然呕吐,呕吐物有可能会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等严重风险,这可不是开玩笑的。从科学依据来看,空腹状态能大大降低胃内容物反流的风险,而且能让检查设备更清晰地观察胃黏膜的状态。只有胃里干干净净的,医生才能清楚地看到胃里有没有病变。要是实在觉得口干,可以在检查前 6 小时少量喝一点水,但一定要严格控制好量,千万不能多喝。
如何选择麻醉方式? 很多人害怕做胃镜,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担心检查过程中会不舒服。针对这个问题,张医生常常会建议患者根据自身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现在常见的有普通胃镜和无痛胃镜两种。普通胃镜不需要麻醉,检查时间相对较短,但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因为管道的刺激而产生恶心感。而无痛胃镜则是通过静脉注射麻醉药,让患者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检查。这样一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就不会感觉到任何不适,舒适度更高。不过,无痛胃镜的费用会比普通胃镜稍贵一些,而且在检查前还需要进行麻醉评估,确保患者的身体状况适合麻醉。研究数据显示,近年来,无痛胃镜在我国的普及率越来越高,特别是对于老年人或者对疼痛比较敏感的患者来说,无痛胃镜能让他们更轻松地接受检查,也大大提高了检查的成功率。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重要性 张医生特别提醒大家,在做胃镜检查的时候,可以同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和胃炎、胃溃疡甚至胃癌都密切相关的细菌。在中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接近 50%,也就是说,差不多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但很多人感染了这种细菌却毫无察觉,因为它可能不会引起明显的症状。如果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尽早把这个健康隐患清除掉。
做完胃镜检查,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了,检查后的注意事项同样不能忽视。张医生总结了下面两点,大家一定要牢记。
检查后别急着吃东西 检查结束后,很多患者都会感觉到咽喉部有轻微的不适感,总觉得 “喉咙里卡着什么东西”。这是因为胃镜管道在经过咽喉的时候,对咽喉产生了短暂的刺激。所以,在检查后的 1 小时内,建议大家避免进食。等喉咙的不适感慢慢消失后,可以先从温热、易消化的流食开始吃,比如小米粥、米汤之类的。千万不要着急吃那些过硬、过烫或者刺激性的食物,不然可能会对咽喉和胃部造成二次伤害。
检查报告要仔细解读 不少患者拿到胃镜检查报告后,看着上面一堆专业术语,觉得 “看不懂”,然后就直接不管了。张医生强调,胃镜检查报告可不是一张普通的纸,它详细记录了胃部的情况,如果在检查过程中还做了病理活检,报告里也会有相应的结果。大家一定要及时和医生沟通,让医生帮你解读报告中的专业内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漏诊或者误解,确保对自己的胃部健康状况有一个准确的了解。
张医生常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胃镜只是一种检查手段,真正保护好胃部健康才是最重要的。下面这些建议,希望大家都能记在心里。
饮食规律,少吃刺激性食物 中医里有句话叫 “胃喜温而恶寒”,意思就是胃部喜欢温暖、平和的饮食环境。所以,张医生建议大家少吃辛辣、油炸和过烫的食物,这些食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很大。另外,也要避免暴饮暴食,每顿饭吃到七八分饱就可以了。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能让胃部更好地工作。
避免长期熬夜和压力过大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长期熬夜和精神压力过大,会对胃黏膜屏障造成损害,增加患胃病的几率。胃就像一个勤劳的 “小卫士”,白天黑夜都在为我们消化食物。可要是我们经常熬夜,胃也没办法好好休息,时间长了,它就会 “生病”。所以,大家平时要尽量保持规律的作息,学会给自己减压,让胃能轻松一些。
定期筛查,尤其是高危人群 对于 40 岁以上的人群,或者有胃病家族史的人来说,定期做胃镜筛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张医生建议,至少每两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早发现、早治疗,这才是保护胃健康的最好方法。
那位中年女士听了张医生的建议后,决定做无痛胃镜检查。检查那天,她虽然还是有点紧张,但想到张医生的话,心里就踏实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