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免费领养猫?深入了解隐藏风险

发表时间: 2025-01-03 17:05

免费领养猫?深入了解隐藏风险

柔情蜜意变成“猫财两空”骗局现场

在繁华商场的宠物领养馆里,孟女士第一次看到了那只‌布偶猫柔软的毛发、湛蓝的眼睛、窝在角落里轻轻喵叫的模样,瞬间击中了她的心。作为一名城市白领,孟女士平时工作繁忙,总觉得生活缺少一点温暖。这只小猫似乎就是她渴望的答案。

“免费领养!真正献爱心!”店铺门口醒目的广告语吸引了孟女士的注意。走进店内,整洁明亮的空间让人心生好感。展柜里的每只猫咪都活泼可爱店员的态度也格外热情:“我们希望能给这些猫咪找到真正的家,而不是单纯卖宠物,领养是免费的,只需要签个协议,证明您有能力养好它们就行。”这句话让孟女士彻底放下了戒心。

在挑选了心仪的布偶猫后,孟女士与店铺签署了一份“领养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她需要每月在店内购买389元的猫砂、猫粮等用品,连续支付‪13个月。这一条件被店员解释为“证明领养人有能力承担猫咪的日常开销”,以防弃养。虽然孟女士对协议里的条款有些模糊,但想着这是为了小猫的健康,她还是刷了第一笔款。

没想到,理想的“猫伴人生”只持续了短短7天。当孟女士发现小猫精神萎靡、食欲下降时,她立即联系了店员。对方表示“小猫可能有点不适应新环境,按照我们的指导治疗就好”。但症状迅速恶化,送往宠物医院后,小猫被诊断为感染了细小病毒猫瘟,最终救治无效。孟女士为此花费了近千元的医疗费,而原本充满爱心的“领养”体验此时只剩下无奈和愤怒。

更让孟女士难以接受的是,即便小猫已经离世,她依旧需要履行协议中的条款,每月支付389元购买店铺的宠物用品。“我甚至没有宠物了,为什么还要花钱买猫粮?”当她试图联系店铺解除协议时,得到的答复却是:“根据合同规定,小猫的死亡不属于协议解除范围,违约的话您需要支付近5000元的违约金。”

孟女士想停止支付宝的自动扣款,却被告知此举可能影响征信记录。一个“免费领养”的好意,如今变成了“猫财两空”的局面。


揭开“免费领养”的真面目

‏孟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近年来的消费者投诉平台上,像她这样因“免费领养”陷入消费圈套的案例屡见不鲜。仔细研究这些事件后可以发现,这种所谓的“领养”背后其实隐藏着一条精密设计的商业链条。打着“献爱心”“防止弃养”的幌子,商家利用情感营销和复杂合同,将领养人一步步推向“消费牢笼”。

免费领养还是“猫贷”圈套?

记者以顾客身份暗访了一家位于北京的猫咪认养馆,发现这里的运作模式与孟女士的经历如出一辙。起初,店员热情地表示“这里的猫咪可以免费领养”,但当记者提出进一步了解时,对方开始讲解所谓的“保障计划”。这份计划看似是为了确保猫咪日后能得到足够的照顾,实际却与普通的分期贷款没有区别。

根据店员的描述,领养人必须签署一份长期合同,根据小猫的品种和品相,每月需支付400-600元不等的费用,这些钱将作为猫粮、猫砂等用品的“保障金”,只能用于购买他们指定的商品。合同的条款十分严苛,如果领养过程中猫咪意外死亡,消费者依旧需要按月支付费用,除非愿意承担高额的违约金。更离谱的是,店家甚至在合同中附加了征信相关条款,明确表示“自动扣款失败将影响领养人的信用记录”。

在这条链条中,商家通过绑定高价宠物用品的消费,将成本和风险完全转嫁给了领养人。更有商家在内部明确利润目标:通过销售低质量的宠物食品压缩成本,若猫咪出现健康问题甚至死亡,不仅不会影响后续扣款,还可能促使消费者再次领养,从而进一步扩大盈利

背后的暴利逻辑

这类“免费领养”表面看似新颖的商业模式,实则是活体交易“改头换面”后的高利润买卖。据业内人士透露,宠物认养馆的利润率可高达60%-70%。这些利润来自多个方面:

  • 高价宠物用品:消费者支付的“保障金”远超市场价格,而商家往往采用低成本产品以牟取暴利。

  • 合同违约金:严格的条款限制使消费者几乎无法解约,违约金成为另一条重要的利润来源。
  • 重复领养:通过售卖不健康的“星期猫”,商家能将消费者困在领养与治疗的循环中。

位不愿具名的宠物店从业者更是直言:“如果有三款猫粮:一款5元成本,猫吃了会慢性死亡;一款10元成本,猫吃了没有任何作用;一款15元成本,猫吃了能健康成长。我们一定选5元的。猫吃死了,主人会再来领养一只,而我们的钱已经扣完了。”

消费者的维权困境

当消费者意识到自己掉入圈套时,往往面临着艰难的维权道路。大多数“免费领养”合同条款都含有高度专业化的法律术语和不对等的约束条款,一旦签订,消费者几乎没有反悔的余地。而拒绝支付后续款项不仅会导致违约,还可能留下征信污点,这让很多消费者不得不“被迫还款”。

针对‏“免费领养”乱象,多个地方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构已发布提醒,呼吁消费者擦亮双眼,仔细阅读合同内容,重点关注付款条款和违约责任。同时,业内人士建议有意养宠物的人群可优先选择正规流浪动物救助机构,这些机构中的宠物多为普通品种,领养条件简单透明,真正做到了“用领养代替购买”。

反思盲目消费与责任心

“免费领养”表面是消费纠纷,本质上却揭示了养宠物这一行为的复杂性。一些年轻人在冲动之下领养了宠物,却忽视了对生命的责任。而商家正是利用了这种盲目消费心理,将爱心转化为利润

我们必须警惕类似的“套路式善意”,同时倡导理性消费。养宠物是一项长期责任,而不是一时兴起的情感满足。当爱心被利益利用,生命成为工具时,受害的远不止是那些无辜的小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