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12-14 17:18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网上看到一段泡茶分享,非常不接地气。
视频里,对方用着颇为凡尔赛的语气分享。
“现在有点档次的茶室,早就不用不锈钢壶烧水泡茶了。真正能体现出空间高级感的,还得用潮式红泥壶,底下烧橄榄炭,冬天炭炉保温效果好,烧出来的水质更柔软,泡茶滋味一流。”
看到这一幕,感觉对方纯粹是攀比。
冬天气温低,为了御寒,多数人都会将门窗关闭,顶多留下一丝缝隙通风。
在没有充足通风条件下,安全起见,室内不推荐用炭炉加热。
更何况所谓保温效果好,能改善水质等说法,多数是“虚”的。
现代生活里,电器早已得到普及。
用不锈钢壶烧水加热再去泡茶,更适合大众。
在市场监管方面,食品级不锈钢材质的烧水壶有着明文规定,比起普通陶壶、泥壶更有保障。
同时,不锈钢材质,不会一摔就坏。
连接电源,开启加热就能一键烧水,不用费心 思支起炭炉。
所消耗的电费成本,和橄榄炭比,微乎其微。
即便冬天气温低,热水降温速度快。
选一把带保温功能的烧水壶,也能实时提供滚烫热水,满足沸水泡茶所需!
由此,想到之前看到的提问。
“抛开炫耀成分,使用普通茶具和高级茶具,会影响茶的口感吗?”
的确会有影响。
太过廉价,材质不安全的茶器,不要胡乱用。
《2》
普通茶具,要守住“安全”底线。
买茶具,不能光冲着便宜去买单。
比如,9.9元的建盏。
算一下数学题,除掉包装费、快递费。
9.9元包邮的便宜建盏,制造成本低到让人不可思议。
当你看到,盏内色彩丰富斑斓,颜色花哨,但价格又极度低廉的建盏时,稳妥起见,不要随便买。
除非,买回家后不打算用来喝茶,只当做摆设品。
不然,在日常喝茶时,还是少用这类泥料不明,釉料不明,容易掺杂金属残留的建盏为好。
比如,个位数价格的玻璃杯。
对待便宜玻璃杯,一概要警惕一个问题——能否经得起高温?
看似普通的玻璃杯,能细分出不少材质。
钙钠玻璃、钢化玻璃、高硼硅玻璃、水晶玻璃、仿水晶玻璃……
这些体系复杂的材质划分,普通茶友或许一时间难以分清。
但要记住一点,能经得起高温,杯底不容易炸裂的高品质玻璃杯,绝不会廉价到几位数一个。
当你将玻璃材质的茶器买回家后,不妨做个小测试。
现在冬天气温低,在没有经过提前预热下,往杯中倒入刚烧开热水。
若能经得起骤冷骤热考验,用这样的杯子喝茶,才能更安心。
又比如,小几十块钱的杂牌保温杯。
冬天外出期间,不少茶友会选择带上保温杯。
出门在外,寒风呼呼,拧开瓶盖,喝上几口喝茶,再舒服不过。
但挑选保温杯时,除了要注意保温效果,还要甄别内胆材质。
由于考虑到便携属性,保温杯的内胆极少像暖水壶、保温壶那样,采用玻璃内胆、陶瓷内胆,而是选择更轻便的金属内胆。
外出用保温杯喝茶,要选食品级不锈钢材质的保温杯。
通常,从品牌商家入手,会更可靠。
而那些定价便宜,随便几十块就能买到手的杂牌保温杯,哪怕它们的外壳设计再好看,也不要随便买。
尤其是,当你一打开瓶盖,里面能发散出一阵古怪金属味的保温杯。
这一看就是有问题,最好不用。
不然,直接用于泡茶,只会白白毁了一泡好茶。
《3》
便宜没好货的道理,在各领域都适用。
不过,之前也遇到这样的情况。
据一位外地茶友分享,他今年从某处线下茶展,买了把银壶,容量130CC,精致小巧,卖家说银壶泡什么茶都行,银离子能对人体有好处。
按理说,那把银壶花了1300多元才买了入手,价位不算便宜。
但他在试着泡了几次后,总感觉不对劲。
肉眼看茶汤,汤色好像比寻常陶瓷壶泡出来的更深,但在茶味方便,他暂时没有尝出区别……
其实,不推荐大家用银壶去泡茶。
即便不直接泡,用于烧水器,也不推荐。
因为,近些年经常出现在各大景区手工艺品展位摊的银壶,算是圈内出了名的高风险茶器。
它们是纯银的概率很低,999纯银的质地很软,很难加工打造成复杂的造型。
同时,还很容易氧化。
买回去后,不出几个月,长时间暴露在空气的银壶,就会出现氧化的情况。
表面发黑,看起来丑丑的,摆在桌面也不好看。
如果你家的银壶,买回去后,从未遇到氧化问题。
那很显然,这背后的含量肯定有假。
它的真实名称,不应该叫银壶,而是合金壶。
从泡茶体验看,泡茶喝茶,器皿选择还是以陶瓷、玻璃材质为主。
而金属材质的银壶、铁壶、铜壶等,不建议直接用于泡茶煮茶。
现如今,在物资条件丰富,三餐合理搭配的前提下,绝大多数人不需格外再补充所谓的微量金属元素。
从风味营养看,这些金属壶在于热茶接触时,内部析出的金属元素,容易与茶汤内的多酚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造成茶汤发暗、风味受损。
将这样的茶汤喝下,最终尝到的根本不是原味纯正好茶。
《4》
茶器,作为泡茶用具。
不追求有多么名贵,而是以实用为主。
选盖碗,要选容量适中,不容易烫手的;
选公道杯,要选水流倒出顺畅的;
选茶杯,要选容量小巧,握杯手感舒适的;
选茶壶,要选密封好,水流倒出流利的……
材质可靠,能满足基础使用刚需,就是好茶器。
泡茶喝,茶汤的滋味好坏,主要由茶叶品质决定。
原料好,制茶工艺好,后期仓储到位。
自然能喝到,香清甘活,鲜醇甘爽,风味出色的美妙风味。
反之,如果在喝茶时,将预算重点放在茶器上。
茶器要买知名窑口的,有高级感显贵的,但泡的茶,只是随便买来的普通口粮……
那这未免本末倒置。
《5》
喝茶,以茶为主。
精美华丽的茶器,固然是好。
但它们更多是“锦上添花”,而非泡茶必备。
买茶具,要分清主次。
最基础硬性的要求,是确保安全。
次之,是百搭好用,实用性强。
最后才是上升到审美、风格、品味、艺术鉴赏的高度。
普通茶友买茶具,如果预算有限。
那么,要先确保前两项内容。
安全又实用,才是永恒追求。
回到最开始的问题,普通茶具,要守住“安全”底线。
而高级茶具只要别太过花里胡哨,影响实用,挑选重点侧重审美与品味。
从一开始,它们的选择思路就不同!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