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面对哭泣,我们该如何做?

发表时间: 2024-10-25 18:30

面对哭泣,我们该如何做?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日前,“今日闵行”携手“闵行教育”,共同发起“我在闵行当老师”庆祝第40个教师节·分享您的教育故事主题活动,邀请全区老师共同参与,分享自己在日常教书育人中的点滴故事。

今天,让我们一起聆听闵行区古美中心幼儿园老师张金的讲述。

幼儿园里班级是最小的集体,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家”,老师就是这个家的“大管家”,孩子们是小当家。在这个有26名孩子和3名老师的“小家”里,大家每天都快乐相处着,当然也常常发生一些小问题。

正月十五闹元宵,为了和孩子们一起庆祝元宵节,了解元宵节的传统习俗、感受元宵节快乐的传统节日氛围,我们提前一天就和孩子们一起制作元宵花灯装饰教室。制作元宵花灯,需要把8张心愿纸对折粘贴在一起,再加上流苏。看似简单,实则需要孩子耐心完成。

孩子们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开始了制作。我来回观察孩子们的制作情况,走到奇奇旁边时听到了几声很小的抽泣,我蹲下身轻声询问道:“奇奇,怎么了?”他眼神闪躲,突然“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看到其他孩子诧异的目光,我想当下劝慰他肯定效果不好。于是,我拥抱了他一下,轻抚他的背,一边拍一边轻声说道:“老师先带你到旁边休息一会吧。”

我边观察其他孩子边在教室的角落陪着奇奇。哭声慢慢减弱了,看着他情绪逐渐稳定,我问道:“奇奇,还想继续做花灯吗?”奇奇的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看他那么排斥做花灯,我想他一定遇到了问题,帮助他解决问题之前还是得问清楚原因。但是现在奇奇不愿意做,如果强求他一定事与愿违。于是,我摸摸他的头:“好吧,奇奇,老师需要去看看其他小朋友,要不你选一些自己喜欢的玩具玩一会儿吧。”奇奇看着我,点了点头。

当遇到难题时,中班的小朋友们开始慢慢学习怎么不让情绪乱跑,不过他们的心情还是像天气一样多变,特别是碰到不开心的事情,有时还会忍不住“闹情绪”,比如大声哭出来或者发发小脾气。回想起《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关于中班幼儿年龄特点的描述,我萌生了一个念头,何不借此机会与孩子们共同探讨“遇到问题该如何应对?”的话题,也让奇奇听听其他小朋友们的见解呢?

我与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圆桌会议,围绕“遇到问题怎么办?”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开了。有的说可以请老师帮忙,有的说可以请旁边的同伴帮忙,有的说可以自己想办法,有的说可以多学本领……此时,班上大部分的孩子已经了解了面对坏情绪的正确解决办法。讨论中,奇奇没有发言,但我想今天孩子们的讨论应该会对他有所帮助。

午睡后,我特意找来有关“好心情”的书籍和奇奇一起阅读,通过故事帮助他识别不同的情绪,例如高兴、伤心、生气等,让他了解有不同的情绪都是正常的。生气时,可以通过深呼吸、数数的方式先让自己冷静下来,也可以请同伴、老师帮忙一起解决问题,这也是奇奇的“本领”。我又给了奇奇一套材料,和他一起制作花灯,作品逐渐完成,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我开心之余也舒了一口气。

这是在开学初期我经历的一段温馨小故事,而在我的教学生涯中,这样充满温情的小插曲屡见不鲜。每一次与孩子们的互动、每一次深入的思考,都让我重新审视并深刻体会到——何为真正意义上全面理解孩子的需求,耐心细致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以及尊重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个性差异。

教育需要不急不躁,孩子在安全、友好、平等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发展。在班级这个“小家”中,我是孩子的老师,更是孩子的朋友,我希望让孩子们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让他们深切体会到自己是这个“小家”不可或缺的一员。接纳每个孩子的独特性,并给予恰当的反应与扶持,这是我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永恒不变的追求与使命。

供稿:区教育局

编辑:王若曦(见习)

初审:陈依婷(实习)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