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15 18:25
天气干燥,老张总觉得身上皮肤也发干,特别是脚后跟都干裂了,还痒的厉害,晚上脱了鞋袜一挠,还总有皮屑脱落。
他每天晚上泡脚后,拿媳妇的护肤品摸了几天也不见好转,最近因这个事愁到不行。
虽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是白天上班期间,总是被脚后跟的痒感折磨的分散精力,连工作都做不好,想脱下鞋子来挠。
忍了几天,老张只好到医院就诊,他向医生叙述了自己的难言之隐。
医生检查发现,老张脚后跟干裂情况比较严重,皮肤角质增厚粗糙,多处皮肤存在皮屑干燥脱落,刮取皮肤碎屑进行检查后显示存在皮肤癣菌阳性感染,老张感染了足癣,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脚气。
老张听后,有些怀疑,因为他见过的别人得脚气,都是脚趾和脚趾缝之间长水泡或皮肤溃烂,自己与这些人接触时也跟注意保持距离,只不过是脚后跟皮肤干裂,咋就是脚癣了呢?
医生告诉老张,脚癣分为好几种,他患上的这种属于鳞屑角化型足癣,是由红色毛癣菌感染引起的,病发部位也以脚后跟为主。
老张似懂非懂,遵照医生的嘱托,涂抹抗真菌的药膏,一周后,脚后跟的皮肤有所好转,之后近一个月,医生又调整用药,老张惊喜的发现,他的脚后跟不痒了,皮肤干裂情况也不再发生,基本上痊愈了。
药物不用再涂抹了,但医生提醒老张,以后要格外注意脚后跟的皮肤管理,注意个人卫生,不要小瞧了皮肤干裂等问题,这可能反映了身体存在某些疾病。这篇文章,我们就来讲一下,脚后跟为啥会干裂。
在天气干燥的季节,很多人都会受脚后跟皮肤干裂的困扰,特别是中老年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与脚部皮肤的特殊性关系密切。
与其他部位相比,为了能够支撑人体的大部分重量,人体足部特别是脚后跟皮肤要更厚;而且在每次行走过程中,脚后跟要鞋底、鞋面进行摩擦,为了减少对皮肤的伤害,人体在进化过程中,脚后跟的角质层增厚,以此来保护内部真皮免受磨损。
再一方面,脚后跟的皮肤缺乏皮脂腺和汗腺,无法分泌油脂和汗液滋润皮肤,使其保湿,所以特别是在秋冬季,外界空气更干燥,人体其余部位皮肤汗液分泌量少的情况下,脚后跟的皮肤更容易干裂。
根据皮肤摩擦、皲裂情况的不同,当只有表层皮肤受损时,患者的只会觉得皮肤过于干燥粗糙,暂时无其他感觉;当真皮浅层的也受到影响,出现干裂情况,患者会有轻微刺痛,但干痒的症状更明显,总是忍不住去抓挠;而如果脚后跟干裂进一步严重,真皮深层的皮肤也受损,患者皮肤干裂恶化,瘙痒难耐,皮屑更明显,疼痛感加重,有时会伴随出血症状。
一般情况下,单纯因为干燥而出现的脚后跟干裂脱皮,采取适当的保湿措施:洗脚后坚持涂抹润肤乳或用保鲜膜密封保湿治疗,就能达到不错的保湿效果,干裂情况得到缓解。
可如果坚持几天甚至是一周以上的保湿措施,仍得不到任何疗效,就要考虑是身体出现了其他病理性问题,需要及时就医了。
1.足癣
这种足癣主要是指前文老张患的鳞屑角化型,与日常人们接触到的水泡、糜烂型脚气不同,鳞屑角化型脚气更具有迷惑性,不会在脚趾和脚趾缝中形成水泡,也不会造成皮肤的溃烂恶臭,只是在脚底和脚后跟出现局部皮肤干裂发痒、粗糙增厚、皮屑脱落。
这很容易与日常脚后跟因气候变化而出现的干裂混淆,但仔细观察还能区分的,鳞屑角化型足癣在夏季温度高或者患者经常穿不透气的鞋子时,情况更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疗,任由病情发展,脚后跟会出现红疙瘩,瘙痒难忍,皮肤干裂的情况也会加重,不仅在穿脱袜子时会有刮擦,后期走路脚后跟着地就会疼痛,甚至是有出血症状。
任何足癣同时由真菌引起,是具有传染性的,在与受接触后,会使患者患手癣,当感染鳞屑角化型足癣后,皮肤皮屑脱落在床上等其他地方,与他人的皮肤接触后,也会传染给伴侣、孩子,那么危害性就大了。
有医生建议,在秋季是治疗鳞屑角化足癣的最佳时机,因此此时气温相对较低,空气比较干燥,真菌的繁殖速度相对较慢,还能避免在春夏时反复感染出现的瘙痒疼痛。
治疗鳞屑角化足癣,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优先考虑抗真菌治疗外用药,配合脚后跟皮肤的软化、剥脱、封包等措施,使药物迅速渗透病灶部位,达到消除真菌的目的。
如果外治疗效不佳,还需要患者配合口服抗真菌药物。一般1~2个月就能解决。
需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由于真菌感染是看不见的, 又容易复发,在患者脚后跟皮肤干裂、瘙痒等症状消失后,仍需要坚持用药一段时间,彻底根除致病菌。
2.糖尿病足
脚后跟皮肤干裂只是真菌感染,那治疗难度还是相对较小的,如果患者是因为患有糖尿病而导致的脚后跟皮肤异常,那就难办多了。
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偏高,会使全身血液循环速度减慢,末梢循环变差,皮肤营养跟不上,同时局部神经系统发生病变,对痛觉不敏感,在诸多原因的加持下,患者很容易出现脚后跟皮肤干裂的情况。
糖尿病足的可怕之处在于,脚后跟的损伤再加上高糖的吸引,会吸引更多细菌的滋生,如果治疗不及时,很容易出现足部皮肤溃疡,更深证需要患者进行截肢手术。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注意血糖的控制,定期检查足部皮肤状况,做好足部皮肤的护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就医。
除了这两个病理方面的原因导致脚后跟皮肤干裂、脱皮,如果长期用过高温度的热水泡脚、洗澡;用碱性肥皂洗脚、破坏皮肤的油脂的酸碱平衡;穿的鞋袜不透气、有刺激性的洗护用品等,为加速皮肤表面油脂层的破坏,失去对皮肤保护作用,就会引起脚部的湿疹,久而久之脚后跟的皮肤就会角质化增厚,进而出现皲裂、脱皮。
脚部皮肤湿疹与足癣从症状表现看,有一定的相似度,但无论是病因还是治疗都是不同的,湿疹多是过敏,不具有传染性,除了止痒保湿治疗外,需要口服抗过敏的药物,而足癣则相对更麻烦些。
在发生脚部皮肤湿疹时,不要过分刺激患处皮肤,尽量避免与衣物鞋袜的摩擦、注意足部的保湿,一般不会有大问题。
人体在缺乏某些维生素时,也会引起足部皮肤的干裂,比如缺乏维生素a会导致皮肤的光泽性偏差,变得粗糙干燥,容易皲裂;缺乏烟酸,皮肤表面油脂分泌减少,保湿效果变差,脚后跟更干裂;而缺乏维生素e, 皮肤表面性新陈代谢速率减慢,角质层增厚,也容易脱皮。
另外,如果经常穿不合脚的鞋子、袜子,过于紧绷,或者是材质质量差,下肢血流不通畅,或刺激脚部皮肤,特别是脚后跟在走路过程中,会经常摩擦,最终导致角质层增厚,皮肤变差容易老化干裂脱皮。特别是经常外出走路的人群,鞋子的选择要以舒适为主。
如果经常不运动、久坐、存在某些疾病问题,导致下肢血流速度减慢,令脚后跟新陈代谢速率低,营养物质获取的少,也会影响脚部皮肤的健康,最终处于脸部皮肤干痒、粗糙甚至是干裂,这些都要留意。
所以,足部皮肤干裂脱皮并不是小问题,如果你受脚部皮肤特别是脚后跟干裂粗糙、容易脱屑问题困扰良久,最好及时查明原因并治疗,因为有些问题影响的可不仅是个人。
除了病理性原因造成的足部皮肤粗糙干燥,其他原因引起的足部皲裂,通过日常皮肤保养,是能得到有效缓解的,也就是说,做好以下几点,就能减少足部皮肤变差的情况。
泡脚的水温并不是越高越好,不要超过40℃,时间也不宜过长,为了软化脚部皮肤的角质层,可以适当加一些白醋。肥皂、香皂或一些沐浴露等清洁产品,都是碱性的,多了会破坏皮肤自身的保护屏障,反而不利于足部皮肤的保养。
如果脚后跟角质层过后,可以在泡完脚可以适当涂抹一些保湿护肤品或15%尿素软膏等能软化角质的药膏,软化表层皮肤,减少皮肤干裂的症状发生。
日常饮食要转移补充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在秋冬季,保证营养充足,才能使足部皮肤得到足够的保养,有效减少皮肤干燥粗糙的概率。
最好不要长时间穿露脚跟的鞋子,这会加速脚后跟皮肤的老化,在买鞋子时,舒适度是首选,不要为了过分追求美观而选高跟或夹脚的鞋子;另外,可以在鞋子中加鞋垫,缓解足底和脚后跟的压力。
脚后跟干裂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脚部皮肤问题,除了天气、穿鞋不当等问题,脚后跟皮肤长时间皲裂、瘙痒,甚至是出血,也可能是感染真菌引起足癣或血糖偏高导致的。所以,脚后跟皮肤问题,不要当做小事情,拖延太久,还容易酿成大问题,必要时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
1.《疼疼疼!脚后跟总是开裂?真相不一定是皮肤缺水,当心与这些疾病有关》科普中国2025.1.10
2.《脚后跟总干裂的人,可能是感染了这种“真菌”》生命时报2024.2.27
3.《后脚跟经常干裂起皮,这几个原因你大概没想到→》健康河南202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