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古代的点赞符号:印章的秘密

发表时间: 2024-04-25 00:46

古代的点赞符号:印章的秘密

现代人常用点赞表示赞同和喜爱。


在很多古画中,除了有画家的题跋和落款外,也有很多后来收藏者的痕迹。


也就是说,古人点赞都是靠印章,看到喜欢的画就在上面盖个章,也直接证明这张画我收藏了!


▲王献之 《中秋贴》(局部)

一共才30多个字,结果被乾隆盖了80多个章!


作为一个盖章狂魔,乾隆皇帝在这方面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乾隆宝薮》中记录了乾隆皇帝的印玺竟有1000余方之多!


他尤其喜欢在书画作品上用题字盖印来刷取存在感,表示“点赞”或者“朕已阅”的意思。



印章的艺术作用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书画题跋和署款,书画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画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


书画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



在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作者的抱负和情趣。


历来书画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曾巩 《局事帖》


清代著名画家吴昌硕认为:“书画至风雅,亦必以印为重。书画之精妙者,得佳印益生色。”印章佳者如画龙点睛,使书画作品增色增辉。


中国书画区别于西方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不单题款署名,还要钤上一方篆刻的印章,书画若龙,印章点睛。这一点,可谓“华夏之独”(鲁迅语)。


▲吴镇 《山窗听雨图》


书画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


▲启功先生书法作品,可以看到老先生的名章和字章。


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所谓阳文就是字在石头上是凸出来的,阴文反之。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启功先生这幅书法作品就用到了引首章


书法作品中的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盛宣怀书法作品,号愚斋


(2)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林则徐晚年所刻“宠辱皆忘”

注:鸦片战争中,林则徐被贬新疆,此后,他刻了这一枚“宠辱皆忘”,借以自勉。


(3)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〇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2.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蔡襄《万安桥记》


3.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米芾《珊瑚帖》


4.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这也就是古人点赞的方式。


▲黄庭坚的《花气熏人帖》就有多枚鉴藏章


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书法作品盖印章

需要注意什么?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


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


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郑燮 《兰竹图》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米芾《公议帖》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


▲赵孟頫《高上大洞玉经》局部


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