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8 10:37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情绪的起伏如同海浪,有高峰也有低谷。
许多人在面对低谷时,往往不自觉地选择长时间停留,仿佛陷入了泥沼,难以自拔。稍不留意,就容易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坐在电脑前,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日子如流水般悄然逝去,生活的灵感也随之逐渐干涸。
这种状态,就像加缪笔下的默尔索,在荒诞的世界里麻木地生活,对周遭的一切失去热情 ,看似清醒却又无比迷茫。
回顾我们的生活,真正能改变心态、引领我们走向全新生活方式的想法,是多么难得。
就像在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中,思特里克兰德突然被艺术的灵感击中,抛妻弃子,奔赴理想,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太过罕见。
我们在社交媒体上浏览无数的名言,阅读大量的自我提升书籍,观看众多自我改进的视频,可到最后,这些内容似乎都变成了一种无效的堆砌,那些文字只是空洞的符号,难以真正触动我们的内心,改变我们的生活。
不过,前几天我读到的一句话,却如同一束光照进了我的世界。理查德・鲁尔说:“我们不是要靠想来实现新的生活,而是要让新的生活带来新的思想。”
这句话之所以打动我,是因为它与常见的观点截然不同。它让我意识到,生活中每一次根本性的改变,往往源于行动上的先行。
就像福楼拜,为了写好《包法利夫人》,他深入生活,仔细观察每一个细节,用行动去感受生活,才得以在笔下展现出鲜活的人物与故事。通过实际行动,他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认知,也为读者带来了全新的文学体验。
我自己也有过这样的经历,那段时间,我几乎足不出户,整日坐在电脑前,像是被互联网“囚禁”。
突然有一天,我对自己说,我要去做点不一样的事。于是,我抓起毛巾,开车前往最近的湖泊,纵身一跃跳入湖中。尽管那时正值四月初,湖水冰冷刺骨,但那种打破常规的刺激感,让我瞬间充满活力。
正是这次行动,让我开始思考从前从未想过的事情,也让我更加坚信,行动是比灵感本身更可靠的灵感来源。
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电影《土拨鼠之日》。这部电影看似是一部简单的科幻喜剧,讲述了气象播报员菲尔被困在同一天,不断循环的故事。但在这看似荒诞的剧情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菲尔最初是一个极度自私、悲观的人,他认为那些快乐生活、充满爱的人是无知愚蠢的。在不断重复的同一天里,他尝试过自杀,却始终无法摆脱这看似无尽的循环。
他的生活就像一潭死水,毫无生机。这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陷入的思维困境,被自己的固有观念所束缚,无法看到生活的其他可能。
直到有一天,菲尔开始尝试改变。他不再仅仅关注自己,而是开始帮助他人,学习新的技能,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
他的行动逐渐改变了他的思维方式,他的世界也因此变得丰富多彩。最终,他成功摆脱了循环,收获了爱情与幸福。
《土拨鼠之日》就像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感觉自己被困在生活的泥沼中,就像陷入了“土拨鼠日”一样,一味地等待和抱怨是没有用的,只有通过行动,以不同的方式去生活,才能打破困境,实现自我救赎。
生活中,我们常常习惯于等待,等待那个能改变一切的契机,等待灵感的突然降临。
但正如前面所说,这样的等待往往是徒劳的。我们不能总是期待着外界的力量来拯救自己,而是要主动出击,用行动去创造改变。
就像海明威,他不仅仅是一位作家,更是一位生活的践行者。他亲身经历战争,在枪林弹雨中感受生命的脆弱与坚韧,这些经历都成为他创作的源泉。他用行动书写着自己的人生,也为世界文学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我们也应该如此,不要害怕打破常规,不要害怕尝试新的事物。当我们开始行动,开始以不同的方式生活时,我们的思维也会随之改变,新的灵感和机遇也会接踵而至。
所以,当你感觉自己被困在生活的低谷,陷入思维的困境时,不要只依赖那些空洞的名言警句。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你从未做过的事情,去尝试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就像理查德・鲁尔所说,我们不是想着进入新的生活方式,而是要通过行动,让自己生活在新的思维方式中。
让我们以行动为笔,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摆脱困境,走向充满希望的新生活。
【文本来源@TED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