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2-10-31 12:0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早晨,秋风微凉。
照例是先到露台上,给绿植浇水。
盛夏的烦嚣终于去得远了,花花草草们,也不再是恹恹缺水的模样。
秋燥,按照养生的标准,应多喝汤水。
植物是,人亦是。
最近几天,李麻花热衷于用她新买的锅,煮银耳莲子百合羹。
熬上大半天,就会变得又稠又滑,再放点黄冰糖,润肺降燥。
季节与身体,相辅相成。
老话说,秋风起,蟹脚肥。
过日子,螃蟹只能偶尔吃吃,秋白茶倒是值得一喝再喝的。
于是,村姑陈坐在窗边给自己泡了一杯《寒梅妆》,也就是今年的有机秋牡丹。
清润的芽叶,绽放在沸水里,释放着芳华。
那股子清冷、空灵、缠绵、旷世辽阔之气,不是常茶所能及也。
高岭之花,不食人间烟火。
也难怪世人都以有机茶为上品。
慢条斯理地啜一口茶汤,缓缓咽下,丝丝清凉感便自动从喉间泛起……
传说中的喉韵,果然名不虚传。
《2》
经常有茶友在后台留言,问我们:
“一杯好的白茶,应该具备哪些标准?”
看过我们往期文章的朋友,相信已经耳熟能详,并且能够脱口而出,产区、工艺、储存。
当然,也确实是这样。
不过,写来写去,或许大家也看腻歪了。
那么,今天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聊聊,好白茶的两大硬性条件。
一个,是高海拔。
另一个,则是好生态。
高海拔的产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常言道,高山云雾出好茶。
自古以来,好茶都是出自山清水秀之地。
高山地区,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会相应降低0.6℃。
而太姥山的高山茶园,海拔则在600-900米之间。
比起平地茶园,也就是低海拔的茶园,温度会低上3-6℃。
大家可别小看了这区区几度,足以形成明显的气候差异,从而影响到白茶的品质。
首先,温度低,茶树生长速度缓慢,能够积累充足的内含物质。
并且为了御寒,还会生出又厚又浓密的白毫。
这些白毫,就像天然的“毛衣”,能够防水保暖,还能防止虫咬。
不像平地茶园,温度高,茶树一下子就抽芽了。
天冷穿衣,天热自然也要脱衣。
故而,平地茶的叶片生得薄,白毫也比较稀疏,口感不如高山白茶稠滑柔润。
其次,云雾丰富,漫射光多。
高山茶园上,常年云雾缭绕,不仅能够给茶树保湿补水,还能折射直射光。
厚实的云层,加上弥漫的雾气,让大部分的直射光,转变成了漫射光。
漫射光更加地温柔,不会让茶树生成太多刺激性的苦涩物质。
与此同时,也能满足光合作用的需求,生成丰沛的营养物质。
最后,人烟稀少,几乎没有环境污染。
古代有孟母三迁的故事,也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警示语。
这都在告诉我们,环境对人很重要。
而对植物,对茶叶,也是如此。
高山上的空气清新,含氧量高,生态环境优越,仿佛一个天然的大氧吧。
所以,不管是春季还是秋季,只要在太姥山高海拔山区走一圈,就会感受到周围细小的水雾。
迷蒙在空气里,似有若无。
随着植物的呼吸作用,大多数都被吸进了茶叶的毛孔里。
干干净净,轻轻柔柔,舒舒服服,好不惬意。
在如此优秀的环境下,生产制作出来的白茶,鲜润甜美,温柔可人。
想不好喝,都难。
反之,有的茶园,在马路边上,或者邻近工业区。
受各种废水浊气的影响,茶叶便生得不够纯净,空灵感大大降低。
论品质,论韵味,都和高山茶相差甚远。
《3》
其实,仅仅是高海拔的茶区,生态便已经足够好了。
“温、光、水、气、土”这五大茶树生长的要素,都能达到“优秀”级别。
反映在价格上,高山白茶也往往比平地白茶更贵。
但随着大家的生活水平提高,经济条件好的茶友,追求的是更好的、养分更丰富的茶。
有需要,就会有市场。
想要原生态、纯天然、无污染的茶,便自然会有人生产出有机茶来。
从标准来看,有机茶园的管理要求很严格。
比如,施肥,要用天然肥料。
每年,我们都要有一笔支出,专门用来买有机肥——羊粪。
从内蒙古空运来福鼎的,羊粪蛋蛋。
一车又一车的,带着“妙不可言”味道的羊粪,于茶树而言,是顶级大餐。
羊粪其貌虽不扬,但价格不便宜。
偷偷透露一句,老S去年洒下去的有机肥,都够在闽侯买一套小SOHO了。
又比如,除虫,也有特别的方法。
每到夏天,蚊虫滋生的季节,太姥山的有机茶园里,随处可见都是黄色的捕虫板。
这是最原始,也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
此外,还听从了专业人士的建议,用专门的生物制剂除虫。
与普通的除虫剂不同的是,这种制剂,对人体无害,只对特定害虫们有用。
而且,不是直接杀灭它们,而是慢慢麻痹神经,接着就纷纷消失了。
满满的高科技,满满的金钱的味道。
再比如,除草的时候,不能太随便。
统一请工人们除草,再把除下来的杂草,废物利用,直接覆盖到土壤上。
这样做,能保持土壤的温度和湿度 ,松松软软,更有利于植物生长。
在生态茶园里,能见识到什么叫返璞归真,什么叫可持续发展。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有机茶必定是大势所趋。
它不像荒野茶、抛荒茶那般,全凭茶掌柜一张嘴,但空口无凭。
到底是真“野”,还是由台地茶冒充的荒野,大部分人都喝不出来。
假如遇到一位不靠谱的茶掌柜,踩坑、交学费,是必然的结局。
相比之下,有机茶是经过权威机构认证的。
通过几百道检验,每个环节都达标,才能拿到有机证。
而有了这本证,才算是真正的有机茶。
持证上岗,有证可循,也让各位喝得放心,买得安心。
所以,想买有机茶,但自己心里没底的时候,就请对方亮证吧。
有证,有真相。
另外,还要注意看日期,因为有机证是年检制的,就和车一样。
如发现证上只有去年的日期,没有今年的,就要提高警惕了。
也许,今年它已经达不到有机茶的标准了。
但价格嘛,还维持着有机茶的水准,想着趁机割一波韭菜。
列位看官,千万要注意辨别。
《4》
“高山”和“有机”,这4个字自带光环。
新茶友只要看到这些字眼,就挪不开眼了,急着买买买。
高山茶,成本高,产量少,价格贵。
有机茶,成本更高,产量更少,价格更贵。
而同时具备高山和有机,这两个条件的白茶,就真真是稀缺品了。
若有幸遇到,一定要珍惜。
价格合适的话,适当收一些回来,用盖碗冲泡,细细品味。
有条件,还可以边喝边存。
认真对待好茶,才不辜负它穿过一切阻碍,来到我们的面前。
有机茶,是可以随口胡诌的头衔吗?
台地茶、有机茶、荒野茶,作为普通茶客,买哪种不容易踩坑?
从台地白茶、荒野白茶、再到生态有机白茶,谁才是白茶的未来?
桂花白茶、陈皮白茶、红枣白茶,给白茶多加点料,真的会更好吗?
白茶性寒凉、白茶含糖,你也这样误会过白茶的功效吗?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