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翠绿色骨头鱼大解密:种类与安全性一网打尽!

发表时间: 2025-09-06 17:43

有网友在网上发帖,图中的鱼肉上有一排呈现翠绿色的鱼骨。

图源:linetoday

在买鱼的时候并不知道鱼的种类,而吃鱼时发现前段的鱼骨颜色正常,但到中段则变成鲜艳的绿色,到后段亦有些许绿色,心感不安,于是发帖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图源:网络

其实,这并非个例。在很多社交平台上,"鱼骨变绿"的帖子隔三差五就会出现,每次都能引发一波"食品安全"的恐慌。

图源:sina

真相是这种绿色不仅无毒,反而可能是一种"健康信号"。

为什么这些鱼骨会是绿色的?

2013 年,《欧洲食品研究与技术》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详细介绍绿色鱼骨的来由。

这组图表通过从宏观到微观的多尺度成像展示了翠绿的鱼骨 图源:文献[1]

在此之前的半个世纪里,科学家一直认为鱼骨变绿是因为含有磷酸铁矿物。直到德国科学家用现代分光技术重新检测,才发现真正的"染色剂"是一种叫胆绿素的天然色素。

胆绿素,你可能觉得陌生,但其实每个人身体里都在产生这种物质。

当红细胞衰老死亡后(人体每秒钟约有 200 万个红细胞死亡),血红蛋白会被分解。这个过程就像拆解一栋老房子:血红蛋白先被拆成血红素,血红素再被一种叫"血红素加氧酶"的"拆迁队"改造成胆绿素。

胆绿素还原酶可以将蓝绿色的胆绿素催化转化为黄色的胆红素 图源:文献[2]

在人体内,胆绿素会迅速转化成胆红素。但某些鱼类却像装了"暂停键"——它们体内缺少转化酶,导致胆绿素大量积累。

对于这类鱼,这些胆绿素特别"挑剔",专门喜欢和骨骼周围的胶原蛋白结合。研究发现,绿色最深的部位(如鱼骨膜)胆绿素含量高达 61.70 微克/克,是普通部位的近 3 倍。

胆绿素精准地与包裹在骨骼表面的胶原蛋白结合,这才造就了一身均匀亮丽的“翡翠骨架”。

绿色鱼骨的鱼可以吃吗?

目前已知至少有 9 种鱼类拥有这种翠绿色的骨头,它们分布在全球各大海域,这里介绍其中 3 种:

颌针鱼 图源:wiki

第一种,也是被投诉“绿骨头”概率最高的鱼种,颌针鱼(Belone belone),又叫青针鱼、长嘴鱼,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国外分布于朝鲜日本。虽说分布比较广,但产量不是很多,所以市面上见到也就比较少。

第二种,蛇鳕(Ophiodon elongatus),主要分布在北美太平洋沿岸,只有约 20%的个体有绿骨头,而且雌鱼比雄鱼更容易"变绿。

蛇鳕(Ophiodon elongatus)图源:mexican-fish

第三种,大蓝鹦鹉鱼(Chlorurus gibbus)印度-太平洋热带海域,它们不仅骨头绿,连鳞片都带绿色。

大蓝鹦鹉鱼(Chlorurus gibbus) 图源:文献

这些鱼类分属不同的科,却独立进化出了相同的特征。

既然胆绿素是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为什么这些鱼不把它排出去,反而让它在体内富集呢?

研究发现,生活在污染较重海域的鱼,骨头往往更绿。

图源: anka.anka28

这并不是说污染让鱼"中毒"了,恰恰相反——这可能是鱼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当环境压力增大时,鱼体会产生更多胆绿素来对抗氧化损伤,就像人在雾霾天会分泌更多抗氧化物质一样。

2021 年的一项研究中,发现浅水区(环境压力更大)的鱼比深水区的鱼更容易有绿骨头。这就像是大自然的"压力测试仪"——骨头越绿,说明这条鱼的抗氧化系统越强大。

所以,这鱼到底能不能吃?答案是:完全可以。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