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喝对了吗?揭开白毫银针的三大常见问题!

发表时间: 2025-09-03 16:4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一位好久不联系的茶友,前几天从村姑陈这里买了一份白毫银针回去。

我问他,你不是常喝绿茶吗?怎么突然对白茶有了兴趣。

茶友说,自己今年失策了,春茶季囤的明前茶,如今已经喝完,准备“补货”的时候,刚好看到白毫银针,听说也是鲜爽那挂的,就想着换个新口味。

这怕不是,宛宛类卿的戏码?

我说,那你可要注意,别将对待绿茶的那一套,用在银针身上了。

白茶中的白毫银针,因为形态与绿茶中的部分品类相似,很多茶友便想当然地用对待绿茶的方式去对待它。

由此,产生了诸多误区。

以下,是村姑陈为茶友们答疑解惑多年,总结出的三个关于白毫银针的常见误区,若有已经踩坑的茶友,要尽快纠正。

《2》

误区一:白毫银针不能久存。

很多人对白茶并不了解,但看到白毫银针鲜嫩的芽头、喝到它鲜爽的滋味,便下意识地认为,这茶肯定像绿茶一样,要趁鲜喝。

只可惜,白毫银针是白茶,与要趁鲜喝的绿茶相比,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绿茶的制作,必须要经历“杀青”这一步骤。

茶青在加热后的铁锅中不断翻炒,高温会终止多酚氧化酶的活性,使茶多酚再也无法氧化分解。

能提供鲜爽风味的茶多酚被保留,绿茶的鲜自然就“锁”住了。

但也正因如此,绿茶失去了物质转化的能力,不宜久存,最佳品饮期只在一年左右。

而白茶的工艺只有萎凋和干燥两步,并不杀青。

这便意味着,白茶内部的多酚氧化酶依旧存在活性。

在后续妥当的存放中,这些氧化酶会持续不断地与氧气发生反应,推动白茶内含物质往更好的方向转化。

因此,白毫银针不仅可以久存,还跟其他优质白茶一样,有着“越陈越香”的优势。

另外,市面上的老银针存量并不多,也会给人一种“白毫银针不适合存老”的错觉。

但导致老银针数量稀少的真正原因,是白毫银针的产量实在太少。

白毫银针的采摘标准高、采摘时间短,产量远低于同为白茶的寿眉。

这些少量的银针,当年卖完就所剩无几了,能被完好保存下来的,自然是凤毛麟角。

可不能因为老银针少见,就武断地认为它不存在或者存不出来。

《3》

误区二:白毫银针要放冰箱。

既然有人觉得白茶如绿茶般“娇嫩”、“不能久存”,那么自然而然地,第二个误区就诞生了。

不少人认为,要将白茶像绿茶一样,放进冰箱中保鲜。

绿茶放进冰箱储存,是在利用低温,进一步降低物质的活性,从而延长保质期。

但对于本就能久存,且喜干的白茶来说,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毁茶。

储存白茶,最忌讳将它放在冰箱这种潮湿又有异味的环境。

品质优异的白茶,含水量往往只有3%左右,极度干燥的茶叶,具有很强的吸附性。

将白毫银针放入冰箱,它会疯狂吸收冰箱中的水汽,用不了多久,茶叶就会受潮变质,产生令人不悦的水味、闷味。

并且,家用冰箱中还存放着各种食物,气味驳杂。

这些无孔不入的异味,同样会被茶叶吸收,入侵茶叶的每一寸细胞,最终彻底毁掉一款好茶。

不仅如此,冰箱中的低温环境,也会抑制茶叶内各种物质的活动,阻碍茶叶陈化,使白毫银针的存放失去意义。

存放白毫银针,不需要“特殊对待”,只需与其他白茶一样,将它用三层包装法牢牢密封起来,放在干燥、常温、阴凉、无异味的环境中即可。

《4》

误区三:冲泡白毫银针要用温水。

最后一个误区,出现在冲泡环节。

面对白毫银针娇嫩可人的模样,又有人生出了“沸水会将茶芽烫坏”的想法,开始主张用温水冲泡白毫银针。

但事实证明,用温水泡茶,就像隔靴搔痒,根本无法让茶叶的内质充分释放。

若真用了80°的温水冲泡,怕是只能泡出香气微弱、滋味淡薄的茶汤。

泡高山白茶,一律提倡用沸水冲泡,不用担心白毫银针的嫩芽会被沸水烫坏。

白毫银针的芽头,是层层包裹起来的笋状结构,从里到外大概5-7层,非常厚实。

而且,每一层的表面,都密布着白毫,这些白毫不仅富含茶氨酸,是鲜爽滋味的来源,也是天然的疏水层。

正是这5-7层的“保护壳”,为白茶提供了坚固的防护层,不怕被沸水烫坏。

每一次将沸水注下,反而是在帮助白毫银针脱下白毫,释放滋味。

若不用沸水冲泡,表面的白毫难以脱落,叶内的养分和各种滋味物质,也无法释放到茶汤中。

每冲淋一次废水,白毫银针的外壳就被浸润一层,直到五、六冲后,沸水才能真正触及白毫银针的核心。

因此,真正优质的白毫银针,白毫浓密、内质丰厚,不仅不怕沸水冲泡,还尤为耐泡。

《5》

白毫银针是白茶中的一颗明珠,它看似娇弱,却蕴含着深厚的底蕴。

多层结构和细密的白毫使它坚韧,也使它经得起沸水的考验。

对白毫银针感兴趣的茶友,买茶之前最好多花些时间做做功课,对它有基本的了解。

避开这些常见的误区,才能更好地欣赏到它的真正风味。

否则,价值不菲的白毫银针买回来,却存进了冰箱,或者只懂得用温水冲泡,岂不是白白浪费了钱,浪费了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