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15 20:50
你不得不相信,孩子油盐不进、讲道理就顶嘴,是有点玄学的!
不听话,不爱学习,就喜欢看手机、玩游戏,嫌唠叨,正是叛逆期的表现。
孩子叛逆,是父母陪伴方式不正确的果!
由于缺少人生阅历,社会经验少,
孩子的心理成熟度要落后于生理成熟度,
导致孩子对事物的认知容易出现偏差,
做事偏激、片面、固执,
所以就容易产生叛逆表现。
心理学认为,成熟的心智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基石。
孩子缺少自信,不相信自己,
做事没有耐心,容易烦躁,
无法控制自己,容易偏激,
这些都是产生叛逆的根源。
那么,是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心理?
第一,家庭环境。父母的生活习惯、婚姻家庭、心理素质等是孩子滋生叛逆的温床。
父母认为孩子要绝对服从自己,否则就是“忤逆”或“对着干”,
这种习惯性的指责,会让成长中的孩子产生对抗心理。
有些父母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遇到孩子的问题和错误,
责骂甚至殴打孩子,让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受到伤害,自然会产生叛逆心理。
随着孩子独立意识的增强,不想受到太多的管束。
而有些父母喜欢大包大揽,忽略了孩子渴望独立的心理,很容易与父母产生冲突或矛盾。
第二,学校环境。白天12小时中,孩子有8个小时在学校,两个小时在学校和家庭的路上。
如果不注意学校环境,很容易对孩子产生影响或者造成伤害。
当孩子在学校中遇到问题,
如不喜欢老师,被同学欺负,
像同学学习不良习惯等,
都容易在与孩子的沟通中产生矛盾。
随着自我意识的逐渐凸显,
他在告诉父母:我已经长大了,我能行!
孩子需要生活的自主权,也需要父母认同自己。
如果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沟通,
很容易就会因为生活的小事发生争吵。
尤其是父母在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讲道理时,
孩子会拿出父母的做法,顶嘴,反抗。
他只是想要告诉父母,为什么不能?
为什么你们可以,我却不能?
我已经长大了,自己有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不再是从前那个只会依靠父母的小孩了。
当父母忽视了孩子,缺乏对孩子关注,
孩子会通过叛逆行为来引起父母的注意,
孩子都会渴望被父母关注、关爱。
只要父母能够给予足够的关注,孩子也不会蛮不讲理,
因为他们只是在表达自己,想要证明自己的变化。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父母要懂得正确的陪伴方式。
第一,温情的陪伴,平等对待。
叛逆期孩子最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
陪伴不仅是提供生活物质,更是情感上的支柱。
孩子的叛逆是地位不对等的反抗,父母要学会与孩子平等对话,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和平等,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针对叛逆期的孩子,
父母首先应该了解孩子的爱好,把自己的爱好调整到与孩子同频,跟孩子进行讨论和分享。
然后,保持平静温和的情绪,即使心情不好也不要向着孩子发脾气。
最后,相信孩子是最好的,不要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比较,要让孩子信任父母,这样就没有沟通的阻碍。
第二,学会倾听,与孩子共情。
法国教育学家帕梅拉·德鲁克曼说:
即使孩子有不对的地方,父母也有责任倾听并领会他们的动机。孩子有不寻常反应时,背后一定是有原因的。父母应该认真倾听,并向他们解释这个世界。
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和高度看世界,
你会看到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就像一个3岁的小孩挤在电梯里面,会哭会害怕,因为他看见的是一群人的大腿。
倾听是与孩子平等对话的前提,当你认真和孩子说话时,
孩子会感觉到自己被父母的重视和尊重,自然会愿意和父母沟通。
威廉·哥德法勃曾经说过: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要把孩子当成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给他们以无限的关爱。
学会倾听,是一种关心,更是一种理解,是让家长感受孩子的感受,
从而帮助并引导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境,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当你用眼神或简短的语言回复孩子时,
你会发现,孩子真的只是在成长,他还是那个曾经的最爱。
第三,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制定规则。
随着自我意识和好奇心的增强,孩子为了引起他人的关注,会追求自己的个性,也就是另类。
父母要孩子在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和表现,接纳孩子的成长变化,跟孩子一起快乐成长。
养育孩子并不只是孩子的成长,也是父母实现自身成长的契机,是人生的一部分。
当你接纳孩子的另类时,你会发现生活本就多种多样,开开心心地生活就可以了。
父母要根据孩子的成长特点,给予孩子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保证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建立。
同时,叛逆期的孩子也需要制定明确的规则,
要让孩子明白什么事可以做的,什么事不可以做,保护孩子的安全和健康,培养孩子的的责任感和自律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与孩子共同讨论,让孩子参与其中,感受到被尊重和信任。
其实,父母只要无条件地接纳和陪伴孩子,孩子就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尊重、爱护父母,成为一个价值观、人生观健康的孩子。
父母的养育是因,孩子的反应是果!
种什么因,得什么果,一切皆有定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