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重医儿院两场紧急转运,除夕跨市传递温暖

发表时间: 2025-01-29 15:14

重医儿院两场紧急转运,除夕跨市传递温暖

1月28日,农历除夕,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当爆竹声声响起,家家户户围坐在一起,共享年夜饭的温馨时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却逆行而上,奔赴一场又一场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坚守在工作岗位,用自己的专业与爱心,为危重新生儿的生命保驾护航,书写着医者仁心的感人篇章。

清晨6点:上饶市医院的紧急呼救

清晨6点,天还未完全破晓,城市仍在沉睡,转运团队的电话突然急促响起。来电的是上饶一医院,有一名胎龄39+2周、体重仅2.2kg的新生儿,合并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胎粪吸入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休克、肺动脉高压低钾血症低血压”等危重病症,情况危急,急需转运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进行救治。

东湖院区的住院总苏娜与值班护士谌婷婷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犹豫,迅速收拾好装备,踏上了前往上饶的征程。彼时,夜色尚未褪去,他们披星戴月,驱车行驶在200多公里的道路上。途中,他们与对方医院保持着密切沟通,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提前做好各项救治准备。抵达上饶市该医院后,他们顾不上一路的疲惫,迅速与当地医护人员完成交接,小心翼翼地将患儿转移至转运平台上。在长达3小时的转运过程中,苏娜和谌婷婷全神贯注,时刻监测着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患儿的安全与舒适。终于,在他们的努力下,患儿被安全送达九龙湖院区,为后续的救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中午12点:吉安市医院的二次呼救

然而,紧张的救援工作并未就此结束。中午12点,当大多数家庭围坐在餐桌前,准备享用团圆饭时,转运团队的电话再次响起。这次的求助来自吉安市一医院,一名出生仅1天余、胎龄37+2周、体重3.53kg的新生儿,因生后窒息、呼吸困难,已经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气管插管和呼吸机支持治疗,但病情依旧危重,拍片显示肺出血,急需转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九龙湖院区住院总涂世彬与护理住院总朱耀华接到任务后,立刻携带转运设备,马不停蹄地驱车前往吉安市。一路上,他们通过电话与当地医护人员沟通,详细了解患儿的病情,并制定了初步的救治方案。到达后,他们迅速与当地医护人员紧密协作,将患儿稳妥地转移至转运平台上。在转运过程中,涂世彬和朱耀华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密切关注着患儿的生命体征,确保转运过程的安全与平稳。经过数小时的紧张转运,患儿被安全送达医院,为后续的救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夕之夜,城市灯火辉煌,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氛围。然而,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新生儿科,却是一片紧张而有序的忙碌景象。转运团队的成员们,虽然脸上带着疲惫,但眼神中却透露出坚定与执着。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的是生命的重量,是一个家庭的希望,是社会的未来。

“只要患儿需要,我们随时都在。”护理住院总朱耀华坚定地说道。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蕴含着医护人员对职业的热爱与坚守。在这个特殊的夜晚,他们就像是生命接力赛中的奔跑者,不畏艰难,不惧风雨,只为将对生命的尊重与希望传递下去。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新生儿科的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医者的责任与担当。他们的付出或许不为大多数人所见,但那份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却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在这个寒冷的冬夜,他们的身影成为了医院里最温暖的光亮,照亮了患儿家属的心房,也温暖了这座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他们是除夕夜最美的逆行者,是守护生命的英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江西医院(江西省儿童医学中心) 是在原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基础上依托全国儿科排第三位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创建的。新生儿科集医疗、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拥有一流的现代化监护治疗、急救设备和一批训练有素的专业技术队伍,开展了高危新生儿从产时的监护救治到产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连续治疗,形成了院前急救-危重症转运-重症监护-高危儿追踪随访的健康管理系统。配备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5G母婴安全快车,建立了“全院合作,多科联动”的救治机制,采取主动转运的转诊模式,可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内外科危重患儿的一体化会诊、转运和救治。建立了妇幼保健三级医疗网络,全面覆盖江西省各级妇幼保健医疗机构,并建立了辐射到周边500余公里的主动型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为更多的患儿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转运请致电:

0791-82723681 (九龙湖院区),19313587990

0791-86310586 (东湖院区),13879187050

(潘凌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