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深度解析:父母金钱观错位与孩子消费习惯的关联。

发表时间: 2025-02-03 20:30

深度解析:父母金钱观错位与孩子消费习惯的关联。

作者 | 张可沂伽


林姐有个宝贝女儿叫希希,今年才五岁。希希家做生意,条件挺好,所以她从小就没愁过吃穿。但爸妈太忙了,希希基本都是祖父母带大的。因为家里有钱,希希对钱没啥概念,缺啥就找祖父母要,上学放学都有车接送,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但这么舒服的环境,却让希希对金钱有了偏差,花钱大手大脚的,这让祖父母很头疼。

其实,很多父母都忌讳跟孩子谈钱,生怕他们乱花钱,所以干脆不让孩子碰钱,也不解释钱的意义。但这样反而让孩子对钱有错误的认知。父母应该让孩子正确了解钱的来源,这才是应该做的。

一、“穷慷慨,富抠门”是啥意思?

这句话是从以前传下来的。那时候物资匮乏,人们挨过饿、讨过饭,所以特别节俭。但现在社会不一样了,太节俭反而被说成“抠门”。

简单来说,“穷慷慨,富抠门”就是穷人比富人更慷慨,用钱不那么精打细算。可能是因为穷人钱不多,觉得及时行乐更重要。这种观念教育孩子,会影响他们未来的行为。有些孩子长大了,还没有正确的金钱观念,就是这么来的。

1、花钱大手大脚

孩子没钱的概念,所以明码标价的东西,他们都没感觉。花钱如流水,也不觉得有啥后果,因为总有人买单。

2、浪费奢侈

孩子完全没钱的概念,就会变得奢侈浪费,没有节俭的好习惯。

3、不了解父母的辛苦

不管家里多有钱,父母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孩子没钱的概念,就不懂父母的辛苦,也不知道钱的意义。过惯了舒服的日子,自然不会把钱当回事,也不理解父母赚钱的辛苦。

所以,不管家境如何,父母都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对金钱的观念,让他们知道钱的意义。越害怕孩子知道钱的意义,越拘束他们用钱的观点,孩子就越好奇,越不觉得钱有啥大不了的。

二、孩子的“金钱教育”应该从多大开始?

1、重视理财教育,让孩子认识钱

过年时,很多父母都会把孩子的红包收起来,说:“你还小,妈妈替你保管。”父母担心孩子因为钱变得虚荣、攀比,所以不让孩子接触钱。但这样忽略了孩子对钱的认识和教育,后果很严重。比如炫富、花光父母积蓄玩游戏等,都是因为父母没做好金钱教育。

所以,父母应该适时让孩子认识钱,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父母自己要转变观念,不要一谈到钱就遮遮掩掩,也不要因为孩子提到钱就生气。可以跟孩子说说家里的花销计划,比如交学费、买生活用品等,让孩子理解钱的意义和怎么花。对于大点的孩子,父母可以帮他们把压岁钱存银行,建个账户,培养孩子支配钱的能力,并讲好规定,比如这些钱是这个月的生活费,一周用完就要自己想办法。

2、引导孩子通过双手挣钱

父母要让孩子明白,钱不是靠父母给的,而是要靠自己辛勤劳动来赚。对于小点的孩子,父母可以给他们安排家务劳动,并给予相应报酬,让孩子知道可以通过努力赚钱。报酬可以根据劳动调整,让孩子明白努力提升能力,报酬也会增长,从而获得成就感,更加努力。对于大点的孩子,比如大学时期,父母可以鼓励他们进行社会实践,接触真实社会,让孩子体验到自己的劳动能创造价值。

3、教导孩子如何合理使用金钱

只有让孩子明白钱来之不易,他们才会懂得节约,养成好习惯。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父母自己做好正确的消费观念,孩子自然会跟着学,合理分配花销。也可以通过实际花费经验,比如带孩子逛超市、商店,定时给孩子一些钱,鼓励他们合理使用,并在使用后与孩子沟通购物感受,慢慢导正他们对金钱的观念。

父母应该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大约三岁后就可以通过游戏训练他们对金钱的初步认知。再大点时,可以让孩子通过劳动换取报酬,让他们知道钱不是大风刮来的,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行。

三、受过金钱教育的孩子,不会变坏

1、量入为出,合理花费

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为了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会省吃俭用存零花钱。这种消费虽然盲目,但出发点是好的。父母要让孩子了解量入为出,合理消费才是真正会花钱的孩子,把钱花在刀刃上。

2、懂得规划

同样一份零花钱,有些孩子不到月底就花光了,有些孩子月底还有剩。这是因为孩子懂得规划自己的金钱,所花的每一分钱都在合理范围内。这样孩子不仅能享受消费的乐趣,也能体会到存钱的快乐。

3、不被金钱约束

每个人对物质都有欲望,孩子也不例外。但懂得克制自己,不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被金钱约束,这是最棒的状态。孩子再喜欢玩具,也懂得克制自己,知道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并理性分析这些东西买了会给自己带来多大价值。

父母在孩子成长的阶段,应该用正确的观点指引他们,不要忌讳谈钱的问题。如果父母能从小重视金钱教育,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认识钱的意义、合理消费和赚取,那么孩子就能从中理解父母的辛劳,学会节俭,知道花钱要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