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新冠致死案例剖析:五天内六例死亡的真相揭晓

发表时间: 2022-11-25 10:17

新冠致死案例剖析:五天内六例死亡的真相揭晓

据国家卫健委11月24⁡日通报,23日0-24时,北京新增1例死亡病例


而在此前的19日、20日以及21日‭,北京、四川及河南共报告5例新冠死亡病例。


这是自今年四、五月上海疫情以来,国内首次出现的新冠死亡病例。


近半年的新冠0死亡记录被打破,细细分析,我们会发现这六位新冠死亡病例背后的原因如出一辙。



01

6位患者共同之处:年老体弱多病


我们首先看一下这6位死亡患者的具体情况:


北京死亡病例​1


男性,87岁,身
患极高危型高血压、脑梗、小脑萎缩




北京死亡病例2


女性,91岁,身患脑梗、老年痴呆




北京死亡病例3

男性,88岁,身患高血压、脑梗、慢性支气管炎。




北京死亡病例4


女性,87岁,身患高血压、心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单侧肾萎缩、高钾血症细菌性肺炎等。




四川死亡病例


女,88岁,身患高血压、慢性阻塞性肺病。




河南死亡病例


女,81岁,身患糖尿病、脑梗、窦性心律不齐




这些死亡病例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年龄大于80岁且患有多种严重慢性基础疾病。


这与此前上海新冠死亡病例的总体情况不谋而合。



02

哪些慢性疾病更危险?



据统计,半年前上海疫情⁢爆发期间共有588例新冠死亡病例,其中死者平᠎均年龄超过80岁,并且直接死亡原因均为基础疾病。


对此,上海新冠肺炎救治专家组组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接受人民日报“大江东”采访时提到:


上海新增的的本土死亡患者,平均年龄较高,并且都合并严重的多脏器慢性疾病,包括晚⁩期恶性肿瘤、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压等)、神经系统疾病(脑出血、脑梗等)、肝硬化末期、糖尿病、尿毒症等。


此外,这些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大多为基础性疾病导致。


严重的基础疾病,再加上新冠,这种情况下即使新冠引起的症状不严重,也会为基础疾病的救治带来严重挑战。



上海瑞金医院副院长赵任医生曾表示,奥密克戎会抑制人体免疫功能,因此患者发病时淋巴细胞计数非常低。


对于患者来说,人体好比一个城池,而免疫系统则是守卫的将士,新冠病毒主要负责摧毁将士这一主要战斗力,年老合并慢性病人群的免疫系统没有足够的能力抵御。这样的后果就是,人体免疫系统被摧毁,细菌、真菌等病原体接踵而至,攻克人体各个脏器,从而引起细菌感染、脏器衰竭等死因。


2022年2月,德国一项全球最大规模的新冠尸检研究报告显示,新冠导致死亡的根本原因中,最常见的致死疾病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共占全部病例的52.5%,其次为占据18%的多器官衰竭;而肺部细菌性重复感染占5.7%;肺栓塞占4.0%。


也就是说,新冠死亡背后,首要致死的原因是肺部损伤引起呼吸问题,其次是器官衰竭,再者则为细菌感染⁣等。


此外,研究还发现⁢,男性新冠死亡峰值在65岁之后,而女性则在85岁之后,这也正说明,高龄感染新冠后的死亡风险更大



03

新冠肆虐,要有意识为老年人建立保护屏障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老人,却是新冠死亡患者中的人群,其被感染最直接的原因大体为家人及看护人员携病毒传播引起。


想要保护好老年人,降低新冠疫情死亡率,那就得为其建立多重保护屏障。


首先是年轻人要积极接种疫苗及加强疫苗,通过降低流动因素最大的人群中病毒的流行强度,来为老人建立外围的免疫防护墙;


其次是避免带老年人去通风有限的场所,如公共厕所、电梯、公共交通工具。诸如此类的密闭空间中,病毒易形成气溶胶,由于通风不良,其存在时间大大延长,从而大大增加人员暴露风险;


再者就是老生常谈的戴口罩、勤洗手、清洁口鼻。新冠病毒是以呼吸道传播为主的病毒,与流感相似,阻断手口鼻的病毒传播途径是有效的防疫手段。


最后就是尽可能带老年人接种疫苗,疫苗接种时间间隔较长的老年人,需要及时接种加强针。如果身患慢性疾病,打疫苗前可咨询医生。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国内自11月以来,已累计报告25.3万例新冠感染者,高风险区高达1.7万个。


面对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尽力为家中的“一宝”筑起保护屏障刻不容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