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9-24 18:26
2005年10月4日的傍晚,北京的街头一如往常,人流涌动,车水马龙。晏继勤和她的父母刚刚结束了在西单图书大厦的阅读时光,伴着夜幕降临,他们登上了返回家的726路公交车。一切看似平静,但这辆普通的公交车正驶向一个无法挽回的悲剧。
车厢内,售票员的怒吼声打破了原本的安宁。13岁的晏继勤,因为一句简单的言辞,激怒了售票员朱玉琴。
“放过我吧,我再也不敢了……”这是晏继勤生前最后的哀求,是什么让一个年仅13岁的女孩,在本该是最安全的公交车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
2005年10月4日的北京,郑美霞一家三口走进了位于西单的图书大厦,这里是北京的文化地标之一,吸引了大量的书迷和知识渴求者。
郑美霞的丈夫晏思贤,时年74岁,是清华大学的一位资深教授,拥有多年的教学和科研经验。郑美霞,58岁,同样是一名大学副教授,二人因为学术上的共同兴趣而结为伉俪。
由于年龄较大,他们在婚后多年才迎来了女儿晏继勤的出生,视她为晚年最珍贵的礼物。晏继勤自小聪明伶俐,她今年刚满13岁。
晏思贤偶尔和妻子交换意见,推荐一些他认为有价值的书籍。郑美霞则耐心地听着,偶尔插话,分享她的见解。
图书大厦的参观结束后,天色已晚,一家人决定前往护国寺附近的竹式饭店用餐。饭店的外观以传统的竹子装饰,内部装潢也充满了浓郁的东方元素。
晚餐过后,郑美霞一家决定乘坐726路公交车返回家中。他们走向附近的公交站台,站台上人来人往,等待的乘客们各自忙碌着查看时刻表或是低头玩手机。
一家三口上了车,郑美霞带头走向车厢中部,寻找空位。车厢内乘客不多,但座位几乎已满。她注意到公交车前排的老人座位上,一个中年女乘客正坐在那里,与司机有一搭没一搭地交谈。
郑美霞考虑了一下,准备询问是否可以给晏思贤让个座,毕竟他年事已高。就在这时,车内另一位年轻女乘客看到晏思贤站立,立刻起身,向他示意可以坐在她的位置上。
这位女乘客大约二十多岁,穿着职业装,看起来刚下班。郑美霞对她展开微笑,连声说道:“谢谢你,真是太感谢了。”年轻女乘客回以一个友好的点头,然后站到了一旁。
郑美霞一家坐稳后,郑美霞走到车厢中间,拿出5元钱准备购买两张前往蓝旗营的车票。她礼貌地对售票员朱玉琴说:“两张蓝旗营。”
朱玉琴接过钱,熟练地撕下两张1元的车票递给她。这时,坐在前排的那个中年女乘客忽然插话:“不对!她们是新街口上的,不是在豁口上来的!”
郑美霞感到有些意外,解释道:“我们是在豁口上的车。”朱玉琴似乎有些迟疑,目光在郑美霞和前排的中年女乘客之间来回扫动。
那名中年女乘客显然不肯罢休,她不耐烦地挥了挥手,说:“甭跟她废话,她们就是新街口上的!”
尽管面对这样的无理指责,郑美霞依然保持冷静,她从口袋里又掏出2元钱递给朱玉琴,说:“好吧,那我再买票。你们确实冤枉我了。”她说话的声音不大,但语气坚定,似乎并不打算继续纠缠下去。
就在这时,站在前面的晏继勤忍不住回过头来,对母亲说:“妈,他们怎么这么不讲理呀?我们明明是在豁口上来的!”她一边说,一边看着那名中年女乘客,语气里透着明显的责备:“这帮人,真不是东西。”
晏继勤在愤怒中喊出的那些话,立刻引起了售票员朱玉琴的不满。朱玉琴脸色变得阴沉,快步走到晏继勤面前,质问道:“你刚才说什么?”她的声音提高了,几乎是喊出来的。
这让整个车厢瞬间安静了下来,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她们这边。朱玉琴显然情绪失控,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抓住了晏继勤的头发,动作十分粗暴。
郑美霞见状,马上冲了上去,试图将女儿从朱玉琴手里拉开。她一边用力推开朱玉琴,一边大声喊着:“你干什么!她是个孩子!”车厢里顿时陷入了混乱,晏继勤一边挣扎着,一边试图摆脱朱玉琴的控制。
然而,朱玉琴并没有因此住手,她一把掐住了晏继勤的脖子。晏继勤的身体猛地一僵,手脚开始无力地挣扎。她的脸色迅速变得苍白,呼吸变得困难。郑美霞拼命想把朱玉琴的手拉开,但对方的力气太大,郑美霞根本无法将她的手掰开。
车厢里的乘客被眼前的场景吓到了,有人开始小声议论,有人站起来看着,却没有人上前帮忙。
晏继勤的身体逐渐软了下来,她的手无力地垂在身旁,眼神开始涣散。她的声音越来越微弱,几乎听不见,她低声求饶道:“放过我吧,我再也不敢了……”
然而,朱玉琴依然没 有松手,车厢里的空气变得异常紧张和压抑。郑美霞不停地喊着:“放开她!快放开她!”她几乎是哭喊着,但朱玉琴的脸上没有任何动容,手上的力道反而越来越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晏继勤的脸色开始发青,呼吸声越来越弱,整个人几乎陷入了昏迷。周围的乘客这时才意识到情况严重,有人开始慌张地喊:“快松手!她不行了!”另一些乘客也在车厢内叫嚷着,让朱玉琴住手。
此时,司机终于注意到车厢内的混乱,将车缓缓停下。他转过头,看了一眼后排的情况,皱着眉头说:“你们闹什么呢?今天这车是走不了了。”司机的话让郑美霞更加绝望,她大声呼喊着:“我女儿快不行了,求你们救救她!”
朱玉琴这才意识到情况不对,终于松开了手。晏继勤的身体软软地倒在地上,郑美霞连忙蹲下去扶住女儿,她的手在颤抖,声音也在发抖:“快救人!快叫救护车!”
司机显然不想再继续纠缠,他打开车门,冷冷地说:“要送去医院你们自己去吧,别耽误我开车。”朱玉琴站在一旁,虽然放开了晏继勤,但脸上的愤怒和不满依然没有消退。
公交车停靠后,郑美霞抱着已经失去意识的晏继勤,焦急地冲下车。她的丈夫晏思贤跟在后面,两人一刻也不敢耽搁,立刻拦了一辆出租车,直奔最近的二炮总医院。
车上,郑美霞紧紧抱着女儿,不断催促司机加快速度,晏思贤则坐在一旁,紧张地盯着女儿苍白的脸色。
终于,他们赶到了医院。车一停下,晏思贤匆忙支付车费,郑美霞抱着晏继勤冲向急诊室的大门。医院的灯光明亮,医生和护士们忙碌地穿梭着。当郑美霞和晏思贤赶到急诊室时,值班的医生立刻接手了晏继勤,迅速将她推进了急救室。
急救室外,郑美霞和晏思贤站在冰冷的长椅旁,双手紧握,眼睛死死盯着那扇紧闭的门。走廊里的钟表滴答作响,时间在慢慢流逝,但他们感觉每一秒都像一小时那么漫长。偶尔有医护人员经过,他们都期盼地看着对方,期待能够得到女儿的消息。
几个小时后,急救室的门终于打开了。一位医生走了出来,摘下口罩,表情凝重。他走到郑美霞和晏思贤面前,低声说道:“我们已经尽力了,但……孩子没有撑过去。”听到这个消息,郑美霞整个人瘫软下来,晏思贤也感到一阵眩晕,扶着墙才勉强站稳。
医生的声音依然在耳边回荡,但他们的世界似乎变得空洞而无声。晏继勤,这个13岁的女孩,他们唯一的女儿,在一场本该是普通公交车之行的意外中失去了生命。
几天后,售票员朱玉琴和公交车司机在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后,主动联系了晏继勤的家人。他们愿意赔偿并寻求宽恕,甚至表达了深深的歉意。
朱玉琴在得知晏继勤的死亡后,情绪崩溃,她带着家人来到晏继勤的家门口,跪下请求原谅。她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反复表示自己当时太过冲动,希望能够得到晏继勤父母的宽恕。
但对于晏思贤和郑美霞来说,这样的道歉和赔偿无法抹去他们失去女儿的痛苦。晏继勤的生命已经定格在了13岁,无论如何都无法挽回。晏思贤作为一名资深教授,始终坚信法律的公正,他和妻子郑美霞决定通过法律途径来讨回公道。
于是,晏继勤的父母拒绝了任何形式的和解,他们没有接受售票员和司机的赔偿,也不愿意与他们进行私下调解。他们要通过法律途径追究责任,寻求正义。
案件很快进入了法律程序。经过几个月的审理,法庭最终认定朱玉琴和公交车司机在处理乘客纠纷时存在严重过失,尤其是朱玉琴的过激行为直接导致了晏继勤的死亡。
法院根据相关法律,对朱玉琴进行了刑事处罚,司机也因未及时制止事态的恶化承担了相应的责任。两人都受到了应有的法律制裁。
参考资料:[1]孙欣.朱玉琴的供述与辩解[J].法律与生活,2006,0(9):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