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国产仿制药崛起:能否成为全民用药市场的领导者?

发表时间: 2025-01-25 10:43

国产仿制药崛起:能否成为全民用药市场的领导者?

最近,医疗圈发生了一件大事,引发了无数人的关注和讨论:一大批外国药企竟然集体退出了中国公立医院市场!

这可不是小事,它和我们每个人的健康和生活都息息相关,以后咱们想用点好药,说不定比以前更难了。

第十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几乎所有外企的原研药都退出了竞标,有的只是做做样子报个价,像拜耳辉⁠瑞这些医药巨头,甚至连报价都懒得报,直接放弃了中国公立医院医保这块大蛋糕

柏林格的沐舒坦、默沙东的维康特、希力舒等知名药品,也都从公立医院集采名单里消失了,现在只能在私立医院或者药店才能买到。

更夸张的是,还有一部分外国药企直接打包走人,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外国药企退出中国公立医院市场,主要因国产仿制药价格“内卷”

像2023年销售额超20亿的降糖药格列吡嗪片,默沙东报价7.37元中标的国产仿制药仅0.2元,价差几十倍,令人咋舌。

药品市场价格战激烈,阿司匹林一片降至3分钱500毫升注射液低至1.6元叶酸每片仅3分钱。国产仿制药凭低价优势碾压外国药企,外国药企成本利润失衡,无奈退出中国医疗市场。

这不是进口药首次退场,1999年上市二甲双胍原研药格华止,曾占据国内二甲双胍市场超80%份额,2021年起从公立医院断货,被3元100片的国产二甲双胍取代,见证国产仿制药崛起。

不过大家先别慌,大部分进口药并没有完全离开中国,只是在公立医院越来越难买到了。这背后是集采、医保、撤网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先说集采,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把药物采购集中起来,以量换价,通过和药企谈判让药价降下来,减轻患者看病的负担。

既然是谈判,买家(公立医疗机构)肯定希望价格越低越好。像格华止二甲双胍报价20元左右,国产仿制药企报价却只有零头,医院当然更愿意选便宜的国产药。

医保支付方式在外国药企退出公立医院这一现象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医保作为公立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支付规则直接影响着医院的药品采购决策。

当面临同一通用名药物或成分相同的药品时,医保遵循的是只支付基准中选价的原则。而进口药由于研发成本、专利保护等因素,价格常常超出这一基准。

这就意味着,使用进口药所产生的超出基准价的费用,公立医院需自行承担,在成本控制的压力下,医院自然会对进口药的采购慎之又慎。

与此同时,DRG付费模式
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推行,更是加剧了这一局面。

目前,全国超过九成的统筹地区都已采用DRG付费,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按项目付费方式,而是根据疾病诊断相关分组进行打包付费。

简单来讲,无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了多少检查,使用了多少药物,医保支付的总费用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医疗机构为了保证自身的经济效益,避免医疗成本超支,使用高价进口药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除了医保支付和DRG付费模式的影响,药品撤网机制也在其中发挥作用。

撤网,即把药品信息从采购平台上移除,使其无法通过该平台进行采购。一些药企因违规操作,或者药品定价高于红线价⁨,就会触发撤网机制。

例如,某款进口阿奇霉素,就因为定价过高,被从采购平台上撤下。这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推力,使得进口药如果不降低价格,退出公立医院的市场几乎成为必然趋势。

这一变化对于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影响深远。以往在公立医院就能便捷获取的进口药,如今可能需要前往私立医院或药店购买。

这不仅增加了购药的时间和交通成本,⁤私立医院的药品价格往往也更高,且在药店购买还可能无法享受医保报销。

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还是落在便宜的国产仿制药究竟能否替代昂贵的进口药。⁠

从积极的一面来看,如果国产仿制药在疗效上与进口药旗鼓相当,那么进口药退出公立医院,无疑是一件利民好事。患者能够以更低的价格获得相同疗效的药品,大大减轻了长期的医疗负担。

但倘若两者疗效存在差距,尤其是对于一些患有严重疾病、依赖进口药治疗的患者来说,就可能面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延误的风险。

这也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医疗体系中的药品供应和质量保障问题,在追求医疗成本降低的同时,如何确保患者能够获得最有效的治疗药物,成为了亟待解决的关键。

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不断加深,这一趋势如同汹涌浪潮,给医疗和养老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

走在街头,白发苍苍的老人身影随处可见,根据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24年 ,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已突破3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2%,且这一数字仍在逐年攀升。

医院里,老年患者的身影总是络绎不绝,门诊、住院部人满为患,有限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如此庞大的就医需求。

同时,养老领域同样面临困境,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因子女工作忙碌、人口流动等因素逐渐式微,而养老机构数量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难以给老年人提供全面、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在此背景下,完善医疗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平衡好提高医疗保障与减轻医疗负担,是当下全新挑战。

完善体系需加大基建投入、培养人才、改革管理体制,各环节涉及复杂利益协调优化配置要打破地区、城乡资源不平衡,面临地理、经济等阻碍。

但即便困难重重,为了我们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为了全社会的福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想象一下,当我们年老体衰时,不用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不用为排队看病而发愁,能在离家不远的地方享受到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舒适、安心的环境中安度晚年。这是我们对未来的美好期许,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

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公平、高效、优质的医疗体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可靠的医疗服务,不再为看病吃药发愁,让健康成为生活的底色,让幸福在每一个家庭中蔓延。



文本来源@硬核的半佛仙人的视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