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6 15:17
要知道,刘大哥以前可是烟酒不离手,吃啥都香,从没去过医院,但这次,症状持续了好久,而且越来越重,他决定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
到了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刘大哥竟然被查出了胃癌晚期。
刘大哥瞬间就傻眼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一直感觉身体挺好的,怎么突然之间就病得这么严重了呢?
其实,很多情况下,从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健康状态,而且有说法称,人活多久看吃饭就能知道,这是真的吗?
01
百岁老人都有一个共同点:肠道堪比年轻人
肠道功能的重要性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仅会影响消化吸收,还与肥胖、代谢紊乱、癌症、抑郁症等多种健康问题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更为重要的是,肠道的状况甚至可以影响我们的预期寿命。
2023年4月,我国广西科学院大健康产业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在《自然》子刊上发表了一项意义深远的研究。
研究团队对1575名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数据进行了深入分析,其中包括297位年龄在100岁以上的长寿老人。
他们将受试者分为五个年龄组:20~44岁、45~65岁、66~85岁、90~99岁以及100~117岁,分析并对比了这些不同年龄组的肠道微生物组成。
研究结果显示,百岁老人的肠道微生物群具有独特的特征,主要是拟杆菌属和大肠杆菌–志贺氏菌属的组合,这种组合在其他年龄组中较为罕见。
这表明,与年轻人相似的肠道微生物特征,可能是健康老龄化和长寿的关键因素。
这些老人的肠道菌群不仅多样性高,还以有益菌为主导,这有助于抵御随着年龄增长而来的各种疾病和衰老现象。
此外,肠道微生物的平衡对免疫反应和物质代谢极为重要,能够维持肠道生态的稳定状态。
然而,当肠道菌群失衡时,可能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的发生:
1、肥胖
肠道菌群失衡会导致代谢紊乱和脂质积累,增加肥胖的风险。
2、胃肠道疾病和癌症
某些肠道菌群的改变与肠易激综合征、胃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有关。
3、糖尿病
与健康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的某些菌群丰富度会显著增加,其他菌群会减少。
4、肝病
肠道微生物与免疫系统以及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和炎症,从而增加多种肝脏疾病的风险。
02
吃饭时有这5个特点的人,多半会长寿
长寿不仅与遗传因素有关,更与日常生活中的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吃饭时有下面这5个特点的人,多半会长寿:
1、适量进食
长寿老人往往不暴饮暴食,他们懂得控制食量,这是维持健康的重要细节。
长期过量摄入食物会给胃肠道、肝脏及肾脏带来较大负担,并且增加身体肥胖的可能性。
日常建议吃到七八分饱,如果餐间感到饿,可以适当吃些水果。
2、均衡饮食
长寿的人通常不挑食,他们的饮食讲究均衡和多样化,包括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碳水化合物以及适量的脂肪。
常见的食物包括豆类、鱼类、瘦肉、蔬菜、水果、坚果和奶制品,这些都是维持身体机能和促进健康长寿的关键元素。
3、三餐定时
规律的饮食时间可以帮助维持消化系统的节律性,提高消化效率。
此外,定时进食还有助于保持血糖稳定,避免血糖波动过大,从而减少代谢疾病,比如糖尿病的风险。
4、细嚼慢咽
长寿老人通常会细嚼慢咽,这样可以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使食物更好地被消化吸收。
吃饭太快会使消化系统在不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处理食物,容易引起消化不良以及其他相关的健康问题。
5、饭后无不适
健康的消化系统应该能够让人在饭后感到舒适。
如果经常出现饭后腹胀、腹痛或腹泻等症状,应该考虑是否消化系统功能出现问题,这些症状也可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早期征兆。
03
研究发现:这样吃饭,比同龄人多活6年
饮食习惯在我们的健康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尽管“吃”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情,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做到科学饮食。
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通过简单的饮食结构调整,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延长生命。
2024年7月,《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发布了一项涉及中国、法国、德国、英国、美国、伊朗和挪威等国饮食习惯的研究,分析了15种食物的摄入与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大多数国家的饮食模式存在一些共性:谷物摄入较少、蔬菜和红肉的摄入中到高、适量的水果以及较少的坚果和鱼类,反而精制谷物和加工肉类的摄入较多。
针对中国的调查显示,男性和女性在40岁时如果开始改掉这些饮食习惯,转向更加优化的长寿饮食,预期寿命将分别延长6.3年和6.2年。
如果从20岁开始进行饮食调整,寿命可能会增加6.5至7.1年。
长寿饮食模式建议包括下面这几点:
1.适量摄入全谷物、水果、鱼肉和白肉;
2.大量摄入牛奶及其制品、蔬菜、豆类和坚果;
3.减少红肉和含糖饮料的摄入;
4.少量精制谷物和加工肉。
肠道健康是我们迈向长寿的基石,让我们从今天开始,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守护好我们的肠道环境。
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和努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享受健康、快乐、长寿的美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