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教育男孩不求人,坚持四个原则让他独立又出色!

发表时间: 2025-01-20 21:33

教育男孩不求人,坚持四个原则让他独立又出色!


有人说:
养女儿是一场美丽的邂逅,养儿子是一场艰难的修行。

这真的不是一句玩笑话。

家有男孩,简直就是一个混世魔王,时刻都在挑战着老母亲的底线。

养男孩不省心,几乎是所有男孩父母的共识。

写作业抠这儿,弄那儿,全程小动作不断。


一出门,如脱缰的野马,到处乱跑,满地打滚。


脾气大,一言不合就摔东西,哭闹。


英国⁦的一位作家曾说:“一个男孩比十二个女孩增添的麻烦还多。”

要知道,没有一个优秀的男孩,是在父母的放养中长大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妈妈能坚持下面4个原则,就能找到养育男孩的正确打开方式。


01养育原则一:尊重男孩的成长节奏

上小学的头几年,大多数男孩妈妈,都有一部育儿“血泪史”。

学习方面,男孩似乎常常比女孩遇到更多困难。

写字龙飞凤舞、作业磨蹭拖拉、粗心大意、丢三落四,满脑子想着玩,这些都是男孩的通病。

男孩专注力不如女孩,上课更爱搞小动作,更容易感到无聊,一节课开始十几分钟后,男孩看似在听讲,其实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注意力已经转移到别的事情上。

性别教育专家迈克尔·古里安博士曾指出:

“男孩受到血液中⁤多巴胺的影响,学习上更容易感到无聊,做事更容易三分钟热度。”

男孩身上的问题行为,被很多父母视作学习态度不好,他们频繁遭到父母的训斥,但这背后其实存在一种很大的误解。

脑科学研究证⁩明:

男孩的大脑,其实更加脆弱。这是因为,男孩大脑中大多数化学物质的含量,和女孩非常不同。

比如,5-羟色胺(血清素)‪,它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控制小动作,增强记忆能力,给人带来快乐的感觉。

男孩大脑分泌血清素的效率比较低,容易让他们在抑制小动作方面出现问题,偏向多动。

男孩的大脑前额叶发育更晚,比起女孩,他们更容易出现反应迟钝、控制不住行为和情绪、容易冲动发脾气、时间管理能力差等问题。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采用多点位结合的训练方式,能更全面更精准的锻炼我们的大脑,加强前额叶皮层与神经网络之前的链接,提高前额叶皮质的活跃度。

脑电生物反馈训练

适量的脑电训练频率和次数积累,让孩子大脑摆脱原有习惯的影响,提升专注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养成面对学习就能自然集中注意力的新习惯,形成最佳的用脑习惯!


02养育原则二:树需要修剪,男孩需要管教

男孩受体内睾丸素的影响,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破坏大王”、 “带有攻击性的机器”。
如果父母对男孩的破坏性和攻击性行为,听之任之,任其发展,他很可能变成人见人厌的“熊孩子”。

正如作家戈尔丁说:

“如果一个孩子,得不到及时的教育和制止,在没有制度约束、惩罚机制的情况下,生物性的恶便会倾泻而出,并产生巨大的破坏力。”

有管有教,有惩有罚,男孩才会心存敬畏之心、坚守底线和原则,父母就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

网上看过这样一个视频,一个小男孩,故意捣蛋把菜扔到地上。

一旁的爸爸,没有因为孩子小就视而不见,他坚定⁨地要求男孩:不能浪费,必须把菜捡起来。

小男孩不愿意,又是撒泼耍赖,又是一个劲地哭闹。

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分钟,爸爸并没有因此妥协心软,还是态度坚决,要求男孩必须捡起来。

最终,在爸爸的坚持下,男孩自己乖乖把菜捡起,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

《男孩为何难养》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

“男孩需要界限,界限给他们行事的依据,并让他们有条理。”

深以为然!

要知道:小树不修不直溜!懂敬畏、守规矩的男孩,未来更容易取得成功!

父母恰到好处的约束和管教,会让男孩更有安全感,也更容易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03养育原则三:父母要舍得用男孩

知乎上有一个高赞问题:你会让自己的孩子做家务吗?

评论下方有2种不同的声音。

一些家长表示会让孩子做一些家务,另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当务之急是搞好成绩,不会让孩子‬花时间在家务上。

做家务,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有多重要呢?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曾经对2万名家长和2万名小学生,

做过一项家庭教育状态调查,结果发现:

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行”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仅为3.17%;

认为“孩子应该做些家务”的家庭中,子女成绩优秀的比例为86.92%。

两者之间相差27倍不止!

曾听到这样一句话:宠大的男孩是“废物”,用大的男孩是“人物”。

很多男孩,却在父母和长辈的大包大揽下,养尊处优,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越来越懒,将父母的辛勤付出看做理所应当,没有丝毫的感恩之心。

正面管教》一书作者简·尼尔森博士认为:

“让孩子从小参与家务,可以很好地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归属感、价值感与成就感。”

孩子做家务过程中,手指会做一些复杂精细的动作,这个过程,会促进大脑的血流量增大,从而让孩子的思维更加敏捷。

另一方面,孩子也更能体会父母的辛苦,变得更有责任心。

父母可以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列出一张家务清单,孩子目前能够完成的家务,让孩子选择其中的一两项。

孩子在做家务的过程中,会不断收获成就感。

随着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父母可以适当增加新的家内容和难度,给孩子一点挑战。

对于步骤繁琐的家务,父母可以一边示范一边解说的方式,耐心指导,直到孩子能够独立完成。

父母舍得用孩子,孩子方能成大器。


04养育原则四:允许犯错,多正向鼓励

男孩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十足,喜欢探索,挑战未知,这种特质,使得男孩在成长过程中更容易犯错。

英国“Nurture纪录片频道”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们邀请10个十一二岁的男孩,去一个房子里住五天,房子里准备了:各种玩具、纸笔和颜料,充足的食物。

五天期间,没有大人的干预和监管,想做什么男孩们自己说了算。

没想到,男孩们彻底开启“放飞自我”模式:

打水仗、墙上随手涂鸦爆米花扔得满地都是、走廊里骑车、互相在脸上画画……

这些“混乱十足”的场景,看得父母们是血压飙升。

很多时候,男孩的错误,并不是毫无价值,里面往往藏着孩子成长的契机。

如果父母对男孩过于苛刻,要求他们循规蹈矩,那么男孩可能因为害怕犯错,做事变得畏手畏脚,不敢尝试新想法他们的创造力可能会被扼杀。

《男孩需要⁧明确‪指令》一书就指出:

“男孩从来不是问题制造者,只要父母给男孩明确引领,他们的天赋就会被挖掘出来。”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院士,曾是一个让家长头疼的“顽劣少年”。

他小时候经常不做作业、经常逃课,学习成绩不好,还留过两次级,逃学更是家常便饭。

但妈妈从来不因为他的“错误”而责骂他,否定他。

当钟南山在一次考试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妈妈知道后非常开心,夸奖他:你还是可以的呀!

简单的一句话,钟南山记了一辈子。从此他开始发奋读书,成绩也突飞猛进。

男孩犯错后,父母不一味地批评,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多看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一些拇指教育,少一些食指教育。

小学阶段的男孩,就像自然界的⁠毛竹,也许刚开始生长得很慢很慢,但父母只要持续给他鼓励、赞赏、肯定,满足他们茁壮成长的必要养分,孩子会慢慢长成一颗参天大树。

《养育男孩》中说:“男孩不会在一夜之间长大。他们的成长要经历一个特定的过程,没有捷径。”

立竿见影的教育从来都是神话,没有哪一个男孩,是一下子就变得非常优秀的,背后离不开父母的精心付出。

想要收获一颗茁壮的秧苗,父母要先要想想,它需要什么样的养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