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湖南神秘出土蚩尤雕像,它的起源和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发表时间: 2025-09-08 20:10


湖南澧县孙家岗那个考古大棚里,一件灰白色的石雕被小心翼翼地吊了起来,这东西高38厘米,宽21厘米,足足有12公斤重。

头上顶着两只粗粗的角,眼睛瞪得溜圆,嘴里龇出獠牙,脖子上还有一道横着的凹槽,那样子就像是被砍了头留下的印子。


现场的摄影师一按快门,闪光灯亮起来的那个瞬间,所有围观的人都抽了口冷气,这张脸,简直跟安阳殷墟挖出来的商代青铜神面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可时间上,整整早了1500年

考古队的领队李意愿蹲在地上,拿个软毛刷子轻轻扫过石像的嘴角,石屑刷刷地往下掉,他嘴里小声念叨,说这老商家的祖宗,难不成是把记忆刻在了石头里。

直播镜头就把他这句话送到了二十万在线观众的手机上,弹幕一下子就炸了,蚩尤,肯定是蚩尤

这石像编号M139:1,来自一个差不多四千一百年前的二次葬墓,墓主人的骨头乱七八糟的,头骨也不见了,陪葬的就这一件石像,还有一把磨得特别光滑的玉钺。


那钺的背面刻着一个符号,看着像火苗又像戈,跟石家河文化晚期陶器上那个“战神”徽记一模一样,到了实验室里,三维扫描仪转起来,石像耳朵边上的圆孔被放大,里头直径0.4厘米。

外面还有敲打留下的小坑,一看就是手工钻的,跟商代青铜神面像额头中间那个挂东西的孔,大小误差不超过0.05厘米,数字模型一重叠,鼻子尖,颧骨,下巴的线条,全都对上了,相似度高达94.7%。


消息传到长沙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连夜就开了个论证会,研究员张春龙把投影切到商代晚期那个“亚醜”青铜神面像,两张图并排一放。

会场里安静得连空调滴水都听得见,他说要是孙家岗这个真的比商朝还早,那咱们就得重写中国的神像谱系,他停了一下又说,甚至,商代那种饕餮纹的源头,可能就来自长江中游的石家河。

史书里记的那个蚩尤,正好跟石家河文化的时空对得上,《史记·五帝本纪》里说“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汉代的《龙鱼河图》又加了点细节,说黄帝砍了蚩尤,身首异处,埋在了寿张,寿张就是现在的山东阳谷,离湖南澧县直线距离八百公里,可都属于古代“苗蛮”活动的地盘。

湘西苗族的古歌《枫木歌》里就唱,“剖尤公公无头仍骑马,颈喷火焰照九州”,“剖尤”就是蚩尤,没头还那么愤怒的形象,跟孙家岗石像脖子上那道特意刻出来的槽,简直是天作之合。

考古的证据链还在往下接,石像出土的那一层下面,压着一段红烧土的墙,碳十四测年是公元前2100到前1900年,正好是石家河文化晚期城址废弃的时候。

墙体的陶片里,有一块黑陶片的内壁上就刻着一张长獠牙的脸,线条很简单,但是把圆眼睛,大嘴巴,额头上的角这几个特点抓得特别准,简直就是石像的平面草稿,再往下挖,又发现一排整整齐齐的柱洞,柱子直径40厘米,深1.2米。

专家猜这可能是“断头祭柱”,《周礼》里就记过,“以血祭祭社稷”,砍了头立个柱子,血顺着凹槽流到地里,这正是南方种水稻的族群祭祀田地的古老仪式。

商代人为啥要千里迢迢把这个形象铸到青铜器上呢,答案藏在铜矿带里,湖北的铜绿山,江西瑞昌,这两个商代的大铜矿,都在石家河文化区的边上。

考古学家在铜绿山发现了一个商代早期的冶炼场,炉子壁里头嵌着一块石家河风格的陶器碎片,这说明矿工里头有石家河的后人,他们带着祖宗神灵的面孔下到矿井深处,把他们最敬畏的战神形象讲给中原来的监工听。

商人又信鬼神,就把这张脸放大,夸张,铸在鼎上,尊上,钺上,成了震慑四方的饕餮纹,这么一来,蚩尤,这位被黄帝砍了头的南方战神,用另一种方式,坐上了殷商王朝的庙堂,接受三牲祭拜,也接受着敌人的恐惧。

孙家岗石雕的獠牙边上,还检测出了一点点朱砂和丝蛋白,说明当年是涂了红颜色,还用丝绸包过,发掘那天,李意愿在墓底找到一小片红色的织物痕迹,经纬密度每厘米有18根,跟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绢差不多了。

可这早了一千七百年,红色,丝帛,战神,断头,所有的东西拼起来就是一幅完整的画面,四千年前,洞庭湖的北岸,一个苗蛮部落的首领或者祭司,被敌人砍了头,他的族人就用他生前的肖像石雕代替头颅,裹上红绸,埋进祭祀的田里,祈求稻子长得好,不要再打仗了。

这个故事就这么口口相传,跟着铜矿贸易一路向北,最后在商代青铜神面像的獠牙之间,留下了一个遥远而清晰的回声

今天,你站在湖南省博物馆“长江中游文明展”的展厅里,玻璃柜里的灯光打下来,石像和青铜神面像隔着五十厘米互相看着,一个粗糙,没有光泽,一个长满了绿锈,可都一样瞪着愤怒的眼睛。


讲解员小声地说,它们可能记录的是同一个战神,观众们举起手机,镜头里两张脸叠在一起,滤镜自动识别出“相似度极高”。

屏幕外面,四千年前那颗被砍下的头,好像还在大火和稻浪之间,凝视着华夏大地是怎样一步步走出蒙昧的。


参考文献:
[1]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澧县孙家岗遗址M139发掘简报》,《考古》2025年第4期
[2] 张春龙:《石家河文化与商代青铜神面像比较研究》,《文物》2025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