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15 10:00
备孕过程中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需要综合考虑病情和生育需求来采取相应措施。
一、评估病情严重程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初步观察异位内膜病灶的位置、大小和数量。例如,超声可以发现卵巢上是否有巧克力囊肿形成,以及囊肿的大小和形态。如果囊肿较小,对卵巢功能的影响可能相对较小;若囊肿较大(直径大于 4 - 5cm),则可能对卵巢的正常组织产生压迫,影响排卵。MRI(磁共振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能力较强,可以更准确地显示盆腔内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灶范围,如子宫直肠陷凹处、宫骶韧带等部位的病变情况,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对周围器官如输卵管、肠道等的影响程度。
症状评估
疼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主要症状之一。如果痛经症状较轻,疼痛可以忍受,并且对日常生活和性生活影响不大,可能病情相对不那么严重。但如果疼痛剧烈,呈进行性加重,甚至影响到日常活动和睡眠,这可能提示盆腔内的异位内膜病灶较多,或者存在粘连等情况,对受孕的潜在影响可能较大。另外,还要考虑是否有性交痛。如果存在性交痛,尤其是在深部性交时疼痛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子宫直肠陷凹处或宫骶韧带等部位有异位病灶,这些部位的病变也可能影响受孕,因为性交疼痛可能会导致性生活频率降低,减少受孕机会。
二、治疗策略选择
病情较轻时积极试孕
如果评估后病情较轻,例如只有轻微的盆腔内膜异位病灶,卵巢功能正常,输卵管通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试孕。一般建议监测排卵,通过超声监测卵泡的发育情况,确定排卵日期,在排卵日前后合理安排性生活,以增加受孕机会。可以采用基础体温测定的方法辅助监测排卵,在排卵后,女性的基础体温会升高 0.3 - 0.5℃左右,通过每天测量基础体温可以大致判断排卵时间。
药物治疗辅助受孕
对于有一定症状或者病情对受孕有一定潜在影响的患者,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来改善情况。例如,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萘普生等)来缓解疼痛症状,使患者能够更舒适地进行性生活和备孕。还可以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 - a),它可以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降低雌激素水平,使异位内膜萎缩。不过,使用 GnRH - a 期间可能会出现低雌激素症状,如潮热、盗汗、阴道干燥等,而且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骨质丢失。一般可以采用反向添加疗法,即同时补充小剂量的雌激素和孕激素,来缓解低雌激素症状,同时又不影响治疗效果。药物治疗一般需要持续 3 - 6 个月,之后可以尝试自然受孕。
手术治疗改善生育条件
当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卵巢囊肿较大(如巧克力囊肿直径大于 4cm)、输卵管粘连或者盆腔粘连严重等情况时,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腹腔镜手术,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清除卵巢巧克力囊肿、分解粘连的组织,恢复盆腔的正常解剖结构,改善输卵管和卵巢的功能,从而提高受孕几率。不过,手术也有一定的风险,如可能损伤卵巢和输卵管,术后也可能会出现粘连复发等情况。一般术后建议尽快(最好在半年内)尝试怀孕,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的可能性会增加。
在备孕期间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和医生沟通,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治疗和备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