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8-31 17:14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李大爷今年68岁,生活悠闲,每天早上都在小区里打太极拳。这天他像往常一样晨练完毕,忽然感到头晕目眩,险些摔倒。幸好旁边的张奶奶眼疾手快扶住了他。
"李大爷,你脸色不太对劲啊,要不要去医院看看?"张奶奶关切地问道。
李大爷摆摆手说不用,可能是没吃早饭低血糖。他勉强站稳,慢慢走回家。妻子见他脸色苍白,赶紧给他倒了杯温水。
"老李,你这样子我看得心慌,还是去医院检查一下吧。"妻子劝道。
李大爷不以为然:"我这身子骨硬朗着呢,哪用得着上医院。"
可第二天一早,李大爷又出现头晕症状,这次还伴随胸闷气短。妻子不由分说,拉着他去了社区医院。
"李大爷,你的血压高达180/110mmHg,属于重度高血压。"医生看了检查结果后说道,"这种血压非常危险,随时可能引发心梗或脑卒中。"
李大爷听了大吃一惊:"我平时没什么不适啊,怎么会这么严重?"
医生解释道:"有些高血压患者就是没有明显症状,我们称之为'沉默的杀手'。您这种情况属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尤其要当心。"
李大爷和妻子面面相觑,原来看似平静的血压下隐藏着如此大的风险。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影响着全球数亿人口。然而,并非所有的高血压都一样危险。有些类型的高血压比其他类型更需要我们警惕。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高血压通常见于老年人,特点是收缩压升高而舒张压正常或偏低。根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的研究,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正常血压者高出2-4倍。
李大爷接受了医生的建议,开始积极控制血压。他每天测量血压并记录,按时服药,调整饮食习惯,增加运动量。三个月后,他的血压稳定在140/85mmHg左右。
除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还有几种类型的高血压同样值得关注。
隐蔽性高血压是另一种常被忽视的危险高血压。患者在诊所测量的血压正常,但日常生活中血压却偏高。这种情况常见于年轻人群。
王小姐今年35岁,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总监。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加班。她每次体检血压都正常,自认为身体没问题。直到有一次偶然在家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发现血压达到了145/95mmHg。
她不信邪,连续测了一周,结果血压始终居高不下。去医院复查,医生诊断为隐蔽性高血压。原来长期的工作压力和不规律作息已经悄悄影响了她的血压。
研究表明,隐蔽性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与持续性高血压患者相当。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指出,对隐蔽性高血压的识别和管理应引起重视。
抗阻性高血压是另一种棘手的高血压类型。这类患者即使同时服用三种或以上降压药物,血压仍难以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陈先生,50岁,是一名中学体育老师。他患高血压已有10年,每天按时服用三种降压药,却总是血压居高不下。多次换药调整,效果依旧不理想。
陈先生在专科医院被诊断为抗阻性高血压。经过全面检查,发现他存在睡眠呼吸暂停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这些都是导致血压难降的原因。
针对性治疗后,陈先生的血压终于得到了有效控制。中华高血压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抗阻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是血压控制良好患者的1.5-2倍。及时识别和干预抗阻性高血压至关重要。
还有一种特殊的高血压类型叫做恶性高血压,虽然发生率不高,却是最危险的高血压之一。患者血压急剧升高,常伴有视网膜病变、肾功能损害等靶器官损害。
刘女士,45岁,是一名出租车司机。某天她突然感到剧烈头痛,视物模糊。送医后测得血压高达220/140mmHg,眼底检查发现视网膜出血。医生诊断为恶性高血压,立即进行降压治疗。
恶性高血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的专家共识指出,恶性高血压是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了解这些危险的高血压类型,对于早期发现和有效管理高血压至关重要。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血压。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则需要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药,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高血压虽然危险,但只要我们提高警惕,积极防治,就能有效降低风险,保护心血管健康。正如李大爷、王小姐和陈先生的经历所示,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重新掌控自己的健康。
预防胜于治疗。即使您目前血压正常,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控制盐分摄入;坚持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学会缓解压力。这些简单的措施,就能为您的血压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高血压防治是一场持久战。它需要患者、家属和医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同心,共同应对这个影响全球健康的重大挑战。通过提高认识,加强预防,改善管理,我们定能创造一个血压健康的美好未来。
除了个人努力,社会层面的支持也至关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如加强公共场所血压测量点的布置,提高医保对高血压药物的覆盖范围等,来改善高血压的防控环境。社区可以组织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提高居民对高血压的认识。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身体不适应及时寻求医师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