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物赏析网

了解心脏衰弱:症状、原因与应对措施

发表时间: 2025-01-06 14:39

了解心脏衰弱:症状、原因与应对措施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很多人提到心脏健康,总喜欢盯着心跳的快慢。觉得心跳快就是累了,心跳慢就“稳如老狗”。这其实有点太过想当然了。心脏可不是个简单的“泵”,它的衰弱往往藏得很深。

心跳快慢只是表象,就像车子的转速表,看得见,但它不会告诉你发动机是不是快᠎废了。心脏衰弱的时候,更多是靠一些看似“不相关”的信号来提醒你。

先来说个常见的情况:平时没跑两步,喘得像拉风箱,干点活儿感觉整个人就像憋住了气。这种喘并不一定是肺的锅,很多时候是心脏在暗示自己有问题。

心脏的主要任务是泵血,把氧气和营养送到全身。它一旦开始衰弱,泵血能力会变差,血液中的氧气输送效率就会下降。

这种情况下,身体需要更多的氧气来满足日常需求,呼吸系统就会“接班”,通过加快呼吸频率来弥补氧气不足。

长期下来,稍微一运动,人就喘得不行,甚至在平躺睡觉时都会觉得胸闷气短。医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是心衰的早期信号之一。

有研究统计过,约80%的心衰患者在确诊前半年都有过类似的喘息问题。特别是那些夜间平卧时会有呼吸不顺之感,需坐起方可缓解之人,更应引起重视。

这种现象叫“端坐呼吸”,通常和心脏左室功能下降有关。左心室负责把富含氧气的血液输送到全身,一旦功能不佳,血液会在肺部回流,导致肺部积液,从而引发呼吸困难。

如果经常觉得喘不上气,可以试着观察有没有下肢水肿或体重突然增加的现象。这两者和喘息症状常常是“铁三角”,一旦凑齐了,就得去医院查查心脏。

正常人活动一天,腿脚有点酸胀可以理解,但如果脚踝开始莫名其妙地肿大,而且休息了也不见好,就得警惕是不是心脏在“捣乱”。

心脏泵血能力下降,会导致血液循环变慢,静脉回流的压力增大。尤其是下肢,离心脏最远,最容易出现血液淤积的情况。

有数据表明,大约50%的慢性心衰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尤其以脚踝、足部最为常见。

心衰引起的水肿一般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用手按压水肿部位会出现一个凹陷,慢慢弹回来。与之不同的是,肾脏问题引起的水肿往往更集中在眼睑或面部,而且按压后不容易凹陷。

另外,心脏问题导致的水肿多在傍晚时分表现更明显,因为人在站立一天后,重力会让更多血液聚集到下肢。

而到了早晨,经过一晚的平躺休息,水肿可能会有所缓解。如果这种规律性的水肿加重,或者伴随夜间尿频的现象,说明心脏负担可能已经很大了,需要及时干预。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觉得水肿没啥大不了,觉得只要能消就不是事儿。这种想法真得改改。

长期的水肿会对身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尤其是下肢静脉淋巴循环,甚至可能引发感染、血栓等严重问题。

如果经常感到没劲儿,做点事儿就累得不行,这种浑身乏力的现象也可能和心脏有关。

心脏功能减退,导致全身供血不足,肌肉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就会让人觉得“软绵绵”的。

特别是那些以前身体不错的人,如果突然发现耐力大不如前,爬楼梯变得费劲,甚至连日常活动都感到疲惫,就得小心是不是心脏在“偷懒”。

很多人以为乏力是因为睡眠不足、工作累或者营养不良。实际上,心脏病引起的疲劳有些“独特”的地方。

如这种疲劳一般不会通过休息完全缓解,反而可能越休息越明显。特别是伴随着胸闷、心悸等症状,心脏问题的可能性就更大了。

美国心脏协会的一项研究发现,慢性心衰患者中有超过60%的人在确诊前半年内都有过类似的乏力表现。

心脏泵血不足会导致器官供氧减少,尤其是肾脏、肝脏这些对血液循环特别敏感的器官,更容易受到影响。久而久之,疲劳感会变得越来越严重。

如果出现长时间无法解释的乏力,同时伴有体重下降、皮肤苍白或尿量减少的情况,更应该引起重视。这些症状往往意味着心脏问题可能已经影响到身体其他系统,属于比较严重的信号。

除了喘息、水肿和乏力,情绪和压力也是心脏健康的一大关键。很多人觉得心脏问题是个“物理病”,只和血管、肌肉有关,和情绪没啥关系。

但实际情况完全相反,长期的压力和负面情绪会对心脏造成很大的负担。

研究表明,长期的心理压力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从而让心脏始终处于一种“紧绷”状态。

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这些都可能是心脏衰弱的“催化剂”。特别是那些压力大、又不懂得释放的人,更容易出现心脏功能下降的情况。

一项针对全球30万人的大规模研究显示,长期承受高压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近50%。

而且心理压力和心脏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压力会损害心脏,心脏问题又会加重心理负担,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想要保护心脏,学会管理情绪和减轻压力至关重要。可以通过规律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和培养兴趣爱好来缓解压力⁩。

特别是那些长期焦虑或抑郁的人,更应该主动寻求心理帮助,别让心脏成为压力的“受害者”。

心脏问题会不会通过手脚的温度反映出来?

这个问题值得一说。手脚的温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心脏的健康状态。心脏泵血不足,会导致血液流向四肢的供应减少,手脚往往会变得冰凉。

特别是在气温不低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手脚经常凉得像冰块,可能说明血液循环有问题,而心脏问题是一个潜在原因。

不过,手脚冰凉也不完全等于心脏病。很多其他因素,比如贫血、低血糖或者神经系统问题,也会引起类似的现象。

如果想判断手脚冰凉是否和心脏有关,可以观察有没有伴
随其他心脏症状,比如喘‍息、乏力
或水肿。

总结起来,手脚温度的变化确实可以作为一个心脏健康的“风向标”,但不能单靠这个来下结论。更重要的是综合分析身体其他信号,必要时通过专业检查来确诊。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

[1]张临雪,周家梅,王菲,等.心脏手术病人术前衰弱评估与干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23,37(03):449-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