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2 16:04
文 | 何老师心理健康
编辑 | 何老师心理健康
记得前几天,我在心理诊所接待了一位特殊的来访者。她是一名30岁左右的职场女性,叫小林。穿着光鲜,妆容精致,但眼神中透着掩饰不住的疲惫。
"教授,我最近总是睡不好,工作也提不起劲。"小林坐下后就开始诉说,"每天早上醒来都感觉很沉重,对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兴趣,连最爱的美食也失去了味道。我是不是得了抑郁症?"
听着小林的描述,我能感受到她内心的煎熬。这让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的研究 - 习得性无助理论。当一个人长期处于压力和挫折中,却找不到有效的应对方式时,就容易陷入这种无助的状态。
"你平时会和别人分享这些感受吗?"我轻声问道。
"不会。"小林摇摇头,"我觉得说出来别人也不会理解,而且显得自己很矫情。"
这种想法在当代年轻人中非常普遍。根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78%的都市年轻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但只有不到15%的人会主动寻求专业帮助。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发现有几句话对于调节心理状态特别有效。今天,我想把这些话分享给大家。
这句话来自正念疗法的核心理念。就像我对小林说的:"你现在的痛苦确实真实存在,但请记住,任何情绪都不是永恒的。"情绪就像天空中的云,有聚有散。承认和接纳当下的感受,反而能帮助我们更快地度过低谷期。
这让我想起另一位来访者小王。他是一名销售经理,为了追求业绩,把自己逼得太紧。"我总觉得如果这单生意没谈成,就是我能力不够。"他说。
其实,人际关系中的讨好型人格往往源于童年的不安全感。美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的研究表明,过度追求完美往往会带来更多焦虑。记住,你值得被爱,不是因为你多么优秀,而是因为你就是你。
现代社会节奏太快,我们常常忘记停下来休息。根据哈佛医学院的研究,适当的休息能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和创造力。不必把每一分钟都塞得满满当当。
很多人觉得去看心理医生就是承认自己"有病"。其实不然,就像感冒需要吃药一样,心理困扰需要专业帮助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常有来访者问我:"为什么我那么在意别人的眼光?"这源于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和社会价值观。但记住,真正的自信来自于内在,而不是外在的认可。
完美主义是焦虑的重要源头之一。生活本就充满不确定性,接纳这种不完美,反而能让我们活得更轻松。
回到小林的故事。经过几次交谈,她慢慢学会了接纳自己的情绪,也开始尝试新的生活方式。"有时候,我还是会焦虑。"她说,"但我知道这没关系,我在努力,这就够了。"
其实,每个人都在经历着自己的人生难题。就像一位智者说的:"我们都是带着伤口前行的旅人。"重要的不是立刻治愈所有伤痛,而是学会和自己的情绪和平共处。
如果你现在也处于人生的低谷期,请记住这些话。它们不是什么神奇的咒语,而是帮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的指南针。当消极情绪来袭时,不妨静下心来,对自己说说这些话。
温和地对待自己,给自己一些时间和空间,这或许就是走出心理困境的开始。毕竟,每个人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包括你自己。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别忘了点赞转发给家人朋友,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
每天分享心理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心理医师
(文中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